俞敏洪 盛希泰: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2006年带领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盛希泰,曾任曾任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培育了中联重科、大族激光、蓝色光标等数十家公司的ipo上市。在2014年十一月,两位更是联合创办天使基金,洪泰基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词汇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熟悉、最热的词汇。而也就在这全民创业的大潮中,俞敏洪和盛希泰无疑成为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合伙人”。

俞敏洪 盛希泰: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合伙人”

  相识到合伙:思路泉涌一拍即合

  如今两人合伙打造的洪泰基金所获得的成就绝非偶然,除了成熟的步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外,两人统一步伐的初衷也是非常重要。

  “我和泰哥第一次见面是比较早的事了,我们俩都是青联委员,再变成青联常委。但是在青联的时候我们俩走得不算太近”当主持人海泉问道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时,俞敏洪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的节目中回忆并答道:“那个时候的青联更多的是交往活动,而不是一种业务的活动,大家其实心里还比较单纯,大家来自各个行业的,而且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有文艺界的,有企业界的,有政府界的,也有民间力量。所以大家在一起,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知名人物的聚集地,三十岁到四十几岁之间,一起聊天、喝酒,这种活动比较多,但是深度的业务合作几乎没有。”当主持人海泉问道两人第一次见面的场景时,俞敏洪回忆并答道。

  而真正促成两位合作的却是盛希泰的“大方”。当时的俞敏洪和盛希泰在青联活动中得知对方都在温哥华居住,而两人住所又离得比较近,所以两人交流、走动就更为频繁。而交往中俞敏洪愈发觉得盛希泰为人大方,使得俞敏洪好感倍增,“我跟人交往,这个人是否大方绝对是第一要义,尽管我本人比较小气,但是我喜欢大方的男人。”俞敏洪笑着说道。

  而后,两人在国内也相互交流、联系,偶然一次两人也自然而然的聊到了自己对于现在的经济情况、投资等事的看法。没成想两人思路差不多,目标也很相同,这让俞敏洪大为震惊。

  14年年底,俞敏洪和盛希泰在一起喝酒聊天,期间盛希泰说自己要做一个天angleplus的品牌,俞敏洪听后非常感兴趣,表示要入伙,两人一拍即合,当时就决定了洪泰基金这个名字。

  盛希泰回忆道:直到11月26日的发布会,都有很多人想要加盟洪泰基金,不过两人商量后还是决定先把洪泰基金做大、做好再说。

  对于俞敏洪而言,从算是中国当思比较明确提出来的第一个面对创客的天使基金: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到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牛文的黑马,俞敏洪都有在中参与。而俞敏洪的参与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LP,并看不到实际的项目。对于和盛希泰合伙的洪泰基金,俞敏洪更希望是自己真正的参与其中,是两个人共同的事业。但是,在两人合伙之初,俞敏洪也向盛希泰表达了自己没有百分百的时间来参与这件事。而盛希泰却表示相当理解,并表示只要俞敏洪将百分之二、三十的时间交给洪泰就可以了。同时,盛希泰也给俞敏洪定了一个调,俞敏洪作为洪泰的二号部队,只要关键场合、关键事情、关键决策的时候在场就好。这样使得俞敏洪也非常安心。

   合伙人之间的相处:战略一致快速决策

  当海泉问到两人的合作模式上,盛希泰也不禁感叹道:羽泉,是中国流行音乐界的奇迹,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组合没有变,关键是羽泉一直在与时俱进,一直在更新自己,一直在阔步向前。这让人觉得非常了不起。而海泉也谈到:“我自己做组合二十年,跟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对另外一个人的信赖和理解,而他跟自己肯定是不一样的人,这样的人在一起合作其实最有必要。我认为在中国的男人之间的义气可能是很重要的一点,合作伙伴之间不管商道如何,但是这个义字还是很重要的。”

  当洪泰基金刚起步时,两位合伙人就建立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和组合,盛希泰讲道:”绝对不仅仅是我和洪哥两个人,洪泰投资经理团队已经超过20人了。“而盛希泰也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中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去洪哥之外,我们还有几个合伙人。如果说俞敏洪是二号部队起到一招制敌的作用,那么我就属于空军,负责架构设计。而另外几名优秀的合伙人属于海军作战队,把好的项目拿过来,陆军就把地基打好。事实证明这样是对的,我们是两个是头狼,带着一群人在战斗。”

  而两人在合伙中共同认为最重要的是战略高度上的高度一致,而后就是快速决策。俞敏洪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的节目中讲道:“比如项目经理的初步筛选,遇到了认为不错的项目的时候,只要到泰哥那,泰哥觉得这个项目可以投,尽管有些项目投的时候还有犹豫的,但是泰哥做决定了,我就觉得可以投。”

  同时,盛希泰也认为洪泰可以作为一个创业项目的借鉴,告诉创业者如何布局,如何带队伍。盛希泰总结道:“第一,我们布局方面做的比较到位,我们生态布局。我说我们应该是在早期投资基金里面在生态布局方面做得比较完整的基金。第二,第二点就是带队伍太重要了。第三点是身体力行。“

   创业关键点:勤奋为上

  盛希泰聊到创业时说道:“如果靠别人抽你鞭子是永远没戏的。”同时,这种勤奋劲儿也是洪泰的一种精神,洪泰有两条文化,一是两点之前发微信几乎没有不回的,二是发完微信5分钟之内必须回。盛希泰表示这种文化带动了很多创业项目。

  作为主持人的海泉也很赞同并讲道:“我也是这样,和很多创业者沟通的时候,我睡觉的时候都是凌晨以后,我发现有些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会很快的互动,有些肯定已经睡觉了,慢慢的我会知道谁可能更勤奋一些,不是鼓励创业者不睡觉,但是问题是你在创业的阶段有这种创业激情你自然就会非常兴奋,每天都像打了鸡血。”

  俞敏洪聊道,其实按照现在的社会标准,两人的早点应该是有保姆准备各种营养配餐的,而他两位早餐却异常简单,原因是决不会把1小时花在吃早点上,而是将时间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

   新旧创业对比:氛围很重要

  而现在这个时代的创业和过去的创业又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除去经济环境不一样之外,盛希泰也觉得氛围和人的心理是完全不一样了。盛希泰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的节目中说到:“我刚来北京的时候,95年、96年,当时离开第一家证券公司,那两年一个是经济收益非常好,但是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北,我跟洪哥说的,他说坚持20年坚持下来了,我当时就没坚持下来,那个氛围不对,就是个体户的感觉,没有平台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我在后来又扎入到证券公司,又做了证券公司十年的总裁和董事长。而今天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政策支持不一样了,资金支持也不一样了,我说为什么中国的资金错过了马云,错过了马化腾和李彦宏?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人专门搞投资的?而今天再说马云,绝对跑不掉的,这么多人,里三层、外三层,能让你跑掉吗?所以这个氛围是很重要的。“

  俞敏洪也聊到:“因为我是创业出身,所以我对比了主要的变化,可能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上的支持,这点原先是没有的。包括我们算是92帮,在邓小平南巡以后真正跳到海里面去的,全是自己真正打拼出来的。第二个就是资金来源。刚才泰哥说了,现在要有好项目,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包着你,我们三个人现在都在搞投资,但是我们三个人原先都不是搞投资的,那说明我们这些人在过去不管有多少财富的积累以后,现在是把这样的财富积累,并且把民间的财富集中起来再次释放给社会,让这样的财富进行为国家的发展进行增值的服务。第三个是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当初被叫个体户叫了五年,我当时口袋里已经有钱了,走到北大里面去,回到北大英语系的那些老师,都是斜着眼睛看我,说我不就是到外面干点事情,挣了点钱,就是那种感觉。但是现在哪怕是一个小年轻,一分钱没有,在做一个也项目,都有点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第四个,最大的不同是这个创业是不可逆转的,这种创业氛围也是不可逆转的,原因是它跟世界弄到一起了。“

  创业者的领导气质:如果没有领导气质,就必须本身是大拿

  如今的创业者越来越多,虽然很多人技术很强,但却没有领导人的气质,这样是否能带动好个企业?

  关于海泉提出的这个问题,俞敏洪也提出了子集的看法:“个人觉得现在的创业项目,因为锤子项目也比较多了,我觉得倒不一定非得每个人都有领袖气质,但是如果他不具备领袖气质,就一定在他创业的领域中间的核心地带,他必须本身是第一大拿,就像比尔盖茨,你说他刚开始有企业家的领袖气质吗,我觉得没有,因为他就研究出了Windows,这是他的核心技术。后面他们有领袖气质是因为后面企业做大了以后不断的被培养出来的,是历史赋予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把自己变成领导人,而且他们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优秀的团队成员,但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这个时候这个人就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领袖气质创业的时候才比较容易成功,马云就是这样的人。”

  而盛希泰也总结了三点:第一,不说假话,这个对于创业者来说非常的重要。第二,就是狼性。不违背道德、法律的底线,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第三,就是全力以赴。同时,这三点也是洪泰基金目前血脉里面骨子里的三条血脉。

   如何选择项目:三点决策成败

  当海泉问道洪泰是如何快速的选择项目时,盛希泰也将洪泰的做法分为三点:第一,思考什么样的创新能成功,是否能解决社会问题。第二,思考你凭什么做很重要。第三,决策利润,回归商业本质。盛希泰说到:“我认为这三条很重要。第一要解决社会问题。像滴滴,解决了社会问题。第二,凭什么很重要。这个事情你做并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拍脑袋说搞一个创业项目。第三,最终要回归商业本质。”

  作为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的节目主持人海泉也表示:创业的泡沫和曾经有一段时间创业项目的估值的泡沫让非常多的人心浮气燥,他其实也没有真正解决什么问题,但是好像不创业就捞不着这波的感觉,这个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首先他自己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当然也可能有不明所以的投资人投了进去,这个失败率太高了。

  在大众汽车与腾讯联合出品的《创业中国》的节目最后,二位“中国合伙人”也为现在在创业大潮中颠簸的诸多创业者带来了忠言:

  俞敏洪:“创业首先是它把失败当做一个常态,而不是把成功当做一个城台,因为人比较容易接受常态,一旦人容易接受常态,就会往更好的方向努力。就像中国人民善于接受苦难,但是苦难从来没有击垮中国人民是一样的感觉。”

  盛希泰:“如果你投入创业大潮,既然选择了,你应该享受这个过程。”

(0)
上一篇 2016年1月21日 17:47
下一篇 2016年1月21日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