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创业者出局 家庭厨房情怀是否只是一场梦?

  对于离家在外的人来说,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期待的是一顿如同家里妈妈一般带着温度的饭菜。

  去年,当共享经济“飘进”家庭厨房的时候,一系列带着“妈妈”、“回家”的品牌餐饮应运而生,他们把赋闲在家并有一身好厨艺的大爷大妈和想吃的健康、可口的白领对接,建立了共享厨房模式。于是,80后互联网从业者天天隔三差五就可以通过平台预定到家乡的小炒肉,而退休在家的张大妈也找到了打发时间和赚取收入的新方式。

  然而,当我们带着情怀,谈论着越来越多的,像天天和张大妈的温情故事,是如何在我们周围生活中轮番上演之时,一部分共享厨房模式的创业者却已经黯然出局。

  当情怀面对生意,共享厨房模式是否只是一场梦?

  黯然出局的创业者

  伴随着新一轮的融资失败,许多创业者已经出局。

  2月25日晚,家厨平台“妈妈味道”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宣布2月26日停止服务。“dear
all:因为业务调整,‘妈妈味道’将于2.26凌晨暂停使用,感谢与您一起走过的时光,期待下次再见,祝好!”不过,26日下午,“妈妈味道”又发布一份澄清消息,称近期因业务变动需要,将做出战略调整与规划,因此会在部分地区暂停服务。新浪科技昨日致电该公司,客服人员称,目前北京、广州部分区域停止运营,但强调只是暂停服务。

  事实上,“妈妈味道”并非第一家“出局”的共享厨房平台。去年8月,主打用户情感需求的私房菜制作与配送平台“妈妈的菜”也宣布暂停运营。妈妈的菜创始人韩迪对新浪科技表示,因为成本结构和公司流量等问题,目前已经关停了“妈妈的菜”业务。

  而另一家共享厨房模式“蹭饭”的创始人胡笃盛告诉新浪科技,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公司已经决定维持蹭饭目前的运营情况,未来将不花精力在“蹭饭”的业务上,专心打造其他的业务。

  新浪科技曾报道过,在市场最繁荣之时,同类型的公司达到七家,但是目前,同类平台仅有“回家吃饭”和“小e管饭”仍在继续正常运作,据资料显示,“回家吃饭”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5个城市,日均订单量5万左右,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家厨O2O平台。

  遥遥无期的盈利

  “蹭饭”创始人胡笃盛表示,从公司运营“蹭饭”至今,从来没有盈利,而每个月公司整体运作的成本大约在20万,上一轮的融资半年基本上已经“烧”光,短时间内又没有融到新一笔钱,所以公司维持现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连续创业八年的胡笃盛,上一次创业是“阿姨厨房”,也是一款与“蹭饭”类似模式的软件,一年前由于模式不通导致项目停止。如今,再出发的胡笃盛,依然选择这个行业,却又再次失败。

  “但是我还是很看好这个行业,一方面这件事确实是一件好事情,可是给退休在家的大爷大妈增加一点收入,另一方面我还是很看好私房美食这个行业。”

  胡笃盛表示,目前公司的业务已经有所调整,如果将来新业务挣了钱还是会投资到“蹭饭”中。

  “妈妈的菜”创始人韩迪是一位80后,他已经是第二次创业,对于这次妈妈的菜关停,他表示,共享厨房模式一方面存在着成本结构的问题,另一方面公司的流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阿姨端无法大量的供应菜品,并且品质很难保证统一,这样导致公司的流量被局限,而对于平台来说,流量无法保证,就无法盈利。”

  市场还需要时间培育

  近日在“回家吃饭”平台下了一单,菜品是:红烧鲫鱼、火爆大头菜和一份米饭。在没有使用两元优惠劵的时候,这样的一份套餐的价格是36元。

  对比于正规饭店来说,价格确实便宜不少,但是对比于其他外送平台所提供的餐饮来说,价格确实偏高。

  有业内人士计算,这样的一份饭,“回家吃饭”就要补贴9块。包括:达达物流一般是8-12元,平台会补贴6元,加上餐盒和餐具的3元。这样的一份饭平台就要在无形之中补贴9元。

  在补贴的同时,“回家吃饭”开始探索盈利方向,回家吃饭联合创始人谈婧对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开始探索盈利模式,餐具和餐盒已经开始收取部分费用,今后还将推行其他的盈利方式,但是不方便透露时间表。

  而另一家后入局的小“e管家”目前也举步维艰。

  从小e管家页面来看,新浪科技发现在中关村的核心区域,目前却只有一家厨房端,当新浪科技把定位调至三元桥时,厨房端渐渐多起来,但销量最多的商户却远在东五环外的常营区域。

  同时,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由于共享厨房模式平台,普遍存在着成本高、客单价低、利润少等问题,同时自营配送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又多,很多平台经不起持续“烧钱”的考验,默认很多小商户入驻平台,而这种现象在厨房端占比非常多。

  在新浪科技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朋友遇到过在共享厨房平台订餐之后,却由附近餐饮店主送来的情况。

  由此看来,相比已经成熟的餐饮外卖市场,共享厨房模式平台这种凸显个性的需求,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

  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表示,对于目前中国的状况来说,共享厨房模式还没有足够成熟的生存土壤,但是个性化美食确实是未来新的需求,目前利润空间让共享厨房难以存活,市场培育仍需求时间。

(0)
上一篇 2016年3月3日 11:02
下一篇 2016年3月3日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