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路人甲韩靖——让公益成为我们的习惯

  (速途网专访 采编 翟子瑶)

  “你敢不敢给我二百万,我不告诉你我干嘛?”

  她说:“我敢。”

  “但是我还是会告诉你。”

  这是韩靖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女士的对话。

  “是什么样的魅力让友成这么信任你?”我问

  “我们是长时间的信任,那么多危险的地方,碰到过无数次危险我们都一起走过来的。如果一个人能够为他的事业投入生命的话,那还有什么不信任的呢。”韩靖说。

  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女士能够支持韩靖创办路人甲平台其实有非常多的挑战。“尽管有如此的信任,友成基金与路人甲平台也是经过了严谨的流程,开了一次专家会议,著名企业家张醒生、投资人王昱全等二十多位业界大咖献计献策。”韩靖解释道。

  

  希 望

  “好事儿好事儿好事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提到今年两会上慈善法,韩靖坐在沙发上兴奋地说。他是路人甲创始人,十年钟情于公益。慈善法让他看到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希望。

  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到现在,其实一路艰辛,存在着信任与被信任,以及公益组织不规范、限制过多等问题。导致很多想做公益的人难做公益。这次两会提出的慈善法,多家媒体邀请韩靖进行解读。

  这次慈善法亮点之一是降低了做慈善的门槛,打破了官方机构对慈善组织的垄断。个人做公益找不到合适出口的问题得到解决。对于慈善组织的开放是一个大的利好,以前是非常复杂的申报制度,整体的情况是很困难的。

  双重的审批制度,先要到上级主管单位,再申报有关部门。这样造成职责不清晰、效率较低的现象。现在慈善机构从过去审查变成了现在备案。慈善组织的披露义务,
从法律制度上要做到公开透明。

  在美国生活的经历让韩靖有机会了解世界慈善大国的公益运作方式。相比美国而言,中国的公益组织还处在比较弱势的阶段。

  首先,美国精英阶层普遍认为,人如果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大富豪的募捐。第二,美国具有社区文化,他们会在社区中开展慈善活动,有针对性的对社区的社会问题加以干预。而在中国,一直在经历社区重组,社区邻里之间彼此不认识,很难形成社区文化认同。这也是中国做公益事业存在的一个壁垒。

  而路人甲,就是一个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来改变中国公益事业的平台。

  经 历

  路人甲平台离不开友成的支持。韩靖与友成的感情,是出生入死的。作为友成救灾部门的负责人,韩靖多次深入汶川、雅安、鲁甸等重灾区进行救助。

  2008年5.12汶川地震。5月13日,韩靖陪同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深入汶川灾区,看到现场满目疮痍。

  他们首先是对灾区进行物料上的帮助。方便面、矿泉水,这在当时是最需要的。此外还有帐篷搭建,临时安置救出的人。那是韩靖第一次参与地震的救助,那个时候他们的救助模式并不成熟。

  “你会有害怕,内心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吗?”我问。

  “会的,我们内心也会有恐惧,面对灾害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及,而且在灾区,还要尽量保障伙伴的安全,这也很让人揪心。所以到了鲁甸地震的时候,刚开始我是不想去的。”

  鲁甸地震,友成再次动员了韩靖,尽管内心有些恐惧,但韩靖还是去了。他有丰富的现场救灾指挥经验,可以避免很多失误。也就是在鲁甸救灾中,他们的车队在开往震中龙头山镇,经过一个危险路段仅仅几分钟,这个路段就被泥石流淹没。

  “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韩靖回忆道。

  在鲁甸地震时,韩靖与他的救助团队带着新研发的救灾支持产品:援动力。

  在救灾的过程中,灾区不仅仅需要物资,支持灾区的公益组织,帮公益组织跟政府进行对接,让政府允许他们救助,在参与救灾的过程中给予公益组织支持。

  援动力的产品包括四顶帐篷,里面有不同的装备,可以接纳公益组织,维持公益组织三个月的基本生存和服务需求。在灾区,被救助的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公益组织会给他们进行疏解调理。

  因此除了硬件的物资之外,韩靖还提供了37本工作手册,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专业的服务。在鲁甸地震的救灾过程中,建了七个工作站,前后共接受了70多个公益组织。

  他们给灾民提供各种服务,心理咨询,陪伴,医疗等等,满足他们不同需求。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他们也获得了那一年中国年度公益组织的创新大奖,“这次出生入死很值得!”韩靖兴奋的说。

  韩靖是广告专业,毕业后七八年的的时间从事相关广告传媒的工作。后来,很偶然的机会让他陷入了公益事业欲罢不能。

  2006年春节,韩靖与他太太看了一个哈雷的纪录片。

  韩靖说:“哈雷有一个特别著名的组织叫地域天使,原来在美国臭名昭著。近些年在不断改变形象,他们在感恩节的时候,骑着金属质感的哈雷去孤儿院看望孤儿。有几个镜头,一个是有一个人骑了一个Chopper(前边的特别长,举着骑的那个摩托车),后边背了一个很大的玩具熊。还有是有一个白人,这边全是刺青,特别壮,抱了一个黑人小孩,一下给我打动了。

  你觉得没有违和感,特别帅,因为我也玩儿摩托车,不就是组织一帮人去干点好事嘛,咱玩儿得有意思不更好吗?”

  ​

  

  2006年5月份,韩靖办了第一次公益活动,当时的公益想法特别朴素,不知道帮谁,骑摩托车不能去太远的地方。他们想到有一群打工子弟,在这儿打工的人,听说过得不怎么样。他们就去看周边的一些打工子弟。

  韩靖聊到:“第一,我们没想到在我们生活这么近的地方,还有特别多生活条件特别需要改善的人。第二,我觉得他们都挺牛的,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双手争取自己的未来,只是他们需要有更多跨界的交流。”

  韩靖选了打工子弟的学校,把周围的一些学生找来,在他的俱乐部里边招集结令,当天浩浩荡荡去了七公里的车队。他们就找了很多艺人开演唱会,和孩子们一起欢乐了一整天。很多韩靖当年的一面之交的朋友,都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当时做的事情,我到现在都引以为豪。”说到这儿,我看到韩靖的眼角触动了,一个70后在谈论自己的曾经,仿佛在聊他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这个活动开启了很多人的公益之门,包括他自己。

  2008年,韩靖正式加入友成基金会,成为一名专业公益人。带领团队研发了友成扶贫志愿者项目,成为友成的经典项目之一。

  2009年,韩靖在友成做了一个项目,叫做志在天下。这是一个匹配志愿者的网站,但是失败了。

  2010年韩靖个人投资创办了一个项目叫公益圈,又失败了。

  几次公益项目的失败,让韩靖感觉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又用几年的时间去做了其他创业项目,学习其他行业的经验。对于公益,他依然念念不忘。

  直到2013年重新回到友成,14年研发了的路人甲平台。

  路人甲定位于小额捐款平台,在做了很多数据的研究之后,设定了10元捐款,为小额捐款人降低了门槛,创造了公平的捐款环境。

  “想捐一百块钱,我希望你是分10次捐,重在培养用户的捐款习惯。中国捐款人群比较庞大。中国的小额捐款人是比较庞大的,大概有3000万用户。”韩靖说。“以小额捐款人的需求为开发核心,是路人甲的聚焦点”

  与其他筹款平台不同,路人甲还创新了“惠捐模式”。惠捐模式在于每捐款一次,会有一张商家的优惠券,这是给捐款人的答谢。同时这也是对用户习惯的一次培养,让公益走进生活。

  韩靖说:“互联网最大的革命就是连接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今天做的就是把捐款人、商业机构、还有公益组织形成了一二三角形的价值闭环。捐款人捐了钱、做了好人提升了自己的品牌,
同时还拿到了优惠券可以去消费。

  对于商家来说,打造了品牌,有了客户。对于公益组织来说也得到了善款。培养了捐款人的捐款习惯。路人甲不是众筹平台,不是筹人是筹众。让更多的人去follow你,成为你的铁杆粉丝。如果每个公益组织有三五万的粉丝,那路人甲这件事就做得很有意义了,每个捐款人都可以参与到公益的过程中来。“

  未 来

  “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美国做点什么,去年我们在美国进行了大概4个月的考察,我们觉得可以帮助美国的慈善组织将小额捐款的成本从35%下降到5%,同时可以配合社交媒体,有更多的创新的游戏,创造基于本地化参与的参与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慈善生态。

  让慈善成为3亿人的生活常态,我们认为是一件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未来中国和世界能够链接的一种新的常态。”

  

  2016年3月28日,韩靖动身去美国参加2016中美沃顿峰会,对于公益事业的愿景。他说:“公益事业是无国界的。”韩靖的眼睛很大,说到动情处显得更加有神,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希望。

  本文作者翟子瑶,速途网主编,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专栏作者。致力于人物专访报道、互联网分析评论等。新浪微博@翟子瑶,微信:787272060 欢迎联系。

(0)
上一篇 2016年4月11日 11:17
下一篇 2016年4月11日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