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客箭指移动医疗,医疗“BAT”花落谁家

最近寻找中国创客终于箭指移动医疗,大家在创客论坛上谈市场、谈投资、谈经验、也谈情怀。杏树林创始人张遇升提到比尔盖茨的一句话,第四次信息技术的工业革命对全球各行业都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医疗行业具备的两大特征知识浓度高,流程复杂,决定了这场革命将对医疗行业产生颠覆。

中国创客箭指移动医疗,医疗“BAT”花落谁家

谈市场

医疗行业痛点多,很多痛点已经是老生常谈,资源不平衡是最为明显的问题,好比医生24小时有限,可病人需求不断增长,医生时间供需非常的不平衡,因此会出现号贩子,这种趋势短时间依然存在。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医疗行业的痛点变为爽点,在市场找到切入点十分关键。

中国的人口现状,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一百年的进步人类寿命已经大幅增长将近20年,数据分析未来再次增长20年,人类就会面临着越老疾病越多的状况,市场出现不断增长的治养需求,痛点更多市场更大。

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医学院培养一名厉害的医学生花费5年,从学校毕业之后还要经过在医院的两年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第八年他们却在卖药。

还有中国人有待改变的健康理念,举一个令人惋惜的例子,人们往往将钱花在人生的最后六个月,这种状况不光是国内,国际上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说乔布斯,当他发现自己病入膏肓的时候,投入金钱去开发癌症科研已经太晚。转回话题说现在国人的健康观念,不注意慢性病和亚健康,有病才求医,往往发现患病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改变这种状况,是不是会缓解医患不平衡的局面呢?

谈投资

布局健康医疗从来就是一个投资人需要慎重考虑的领域,健康医疗一直不是一个很快拿到收益的投资领域,拿国内比较早投资医疗健康行业的IDG资本举例,IDG见证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从传统模式走向互联网化的发展史。熊晓鸽在分享中谈到,对于投资医疗,投资人要耐下心,科研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默默的关注不外讲是一个好的投资人在医疗投资中该做的。并且技术创新值得让一个投资人等很久,因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再好,没有技术门槛也是非常容易被人复制的。

中国创客箭指移动医疗,医疗“BAT”花落谁家

谈经验

搬出毛主席的理论,打持久战,医疗行业就是要求创业者要耐得住寂寞,虽然整个移动医疗行业在前两年发展迎来一个高峰,逐渐涌现出一些将线下与线上相连接的手机端app,像春雨医生、叮当快药、平安好医生、杏树林、快速问医生、慢友帮、秒健康等各种针对患者或医生的移动端发展的非常好。会议嘉宾杏树林的创始人张遇升举了自己的例子,针对资源不平衡,希望通过数据知识帮助医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让每一位医生都能变成厉害的医生,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医生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会议讨论到移动医疗未来是否会出现“BAT”,在讲到详细痛点的时候,有嘉宾认为得医生者得天下,可谓言过其实,调侃“得屌丝者得天下是因为互联网的流量优势”,而医疗行业涉及范围太广,很难“圈地”。无论是传统医疗还是移动医疗,做好自己垂直部分的同时,统一战线就显得更加重要,如同找到同盟军。

针对治病预防的健康理念,很多企业致力于针对癌症早期筛查,诺辉健康ceo的朱叶青举例,针对没有前期症状的肠癌美国采取肠镜的措施,将肠癌死亡率降低了60%。推广前期筛查,在现在来看是必要的,互联网数据支持人们进行疾病防御的同时,线下的筛查和诊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谈情怀

切合医疗创业的为与不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客都有各自的坚持和情怀,在对健康产业的认识上,投资人熊晓鸽认为健康产业应该是快乐产业,现在社会高速运行的模式让很多让你患上了抑郁症,孩子们也因为电脑使用变得不会与人打交道,这些也都是医疗领域应该关注的。

杏树林则在遇到药企方的投资选择说“NO”,原因在于想推翻传统商业模式,想要形成道德的商业模式,如果社会还是继续保留传统的以药养医的生产模式中,那还需要互联网来改变些什么?

在不断的讨论中,无论是投资方、企业创客想要做好移动医疗都要经历漫长的道路,要突破,要道德,要平衡为与不为,还是要在“情怀”中下功夫。

欢迎 “交流、投稿、商务合作”

联系邮箱:3301831264@qq.com

(0)
上一篇 2016年5月24日 18:15
下一篇 2016年5月24日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