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同传、假AI,科大讯飞身陷造假风波是谁的“锅”?

  始于中秋佳节前的科大讯飞“同传”造假风波,在经历了科大讯飞否认造假、又承认转写来帮助理解专业词汇等一系列反转后,终于在今日以科大讯飞与翻译者达成谅解而落下帷幕。

  真同传、假AI,科大讯飞身陷造假风波是谁的“锅”?

  但和解容易翻页难,双方握手言和容易,但把这段故事从群众的脑海中抹去却不易。

  科大讯飞的第一“锅”,在于“名不副实”。

  一直以来,科大讯飞都被视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企业。前有“人工智能第一股”称号加身,后有中国科技部宣布其负责智慧语音平台,与BAT比肩。诸多光环加身,让人们对于科大讯飞有着不小的期望值。

  真同传、假AI,科大讯飞身陷造假风波是谁的“锅”?

  去年5月,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的发酵,科大讯飞股价也是水涨船高,市值一度接近900亿元,也因此而被众人神化,也就为后续问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科大讯飞虽然拥有一个好开头,故事的发展却没有如他们期望的那样走下去。此后不久,科大讯飞便因营销支出大于研发支出、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而被质疑市值虚高,长江商学院教授薛云奎甚至直言科大讯飞管理团队“擅长要钱,不擅长赚钱”。

  今年8月,科大讯飞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显示科大讯飞上半年营收32.09亿元,净利1.31亿元,但在扣除1.1亿元政府补贴及投资收益部分后,净利润只有2000万元。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兼董秘江涛在其2018半年报投资者交流会上称,科大讯飞正在多个领域寻求商业变现。

  而在造假风波爆发后,科大讯飞曾这样回应:“人工智能翻译还没有这个能力,现在能做到的是人工耦合,也就是同声传译的辅助功能。”

  可以说无论是此前不甚友好的业绩,还是此后的回应,都折射出了一个现实,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虽然不断增加,但商业变现仍在路上。

  但对于众人来说,就算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领域确有实力,同传造假事件也足以让他们的期望值受损。被神化的企业与现实的矛盾一触即发,于是,墙倒众人推,科大讯飞在短短时间内便被曝出去年也曾发生过同传现场造假事件。而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不乏有用户参与其中,相继表明自己也遭遇过类似事件。

  科大讯飞的第二锅,在于“语焉不详”。

  古语有云:逢人只说三分话,留得七分打天下。在现代,这句话被衍生为“说话需留三分”来表现自己的高情商。

  但在科大讯飞的事件中,他们的说话留三分却为自己带来了一些争议。

  在同传译员的文章中,引发此次争议的点在于活动现场并未表明有人工翻译的存在,仅显示“讯飞听见”,这容易让观众产生“都是人工智能翻译”的错觉,而忽略背后同传译员们的劳动成果。

  尽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特意强调说,凡是大家看到翻译屏幕上两个语种同时出现的,就是机器翻译的;翻译;屏幕上只有一个语种的,就是人机耦合的。

  另据刘庆峰透露,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十几个嘉宾演讲中,有人工同传的语音转写也有机器全自动转写。除了三个是由人工同传的语音转写,探索人机耦合模式的,其余的全部是机器全自动转写的。

  真同传、假AI,科大讯飞身陷造假风波是谁的“锅”?

  很显然,语焉不详的话语,现场的直观感受,加上一直以来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点宣传,“机器翻译明年将达英语专业八级水平”的成绩,甚至是公关行为的不够及时等,综合下来也就给了观众将科大讯飞与AI同传相挂钩的机会。

  截至发稿前,科大讯飞再度发声,称没有造假,并将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声誉,也算为此次的风波画上句号。但已被用户神化的企业,能否成功回归现实,依旧是个未知数。

(0)
上一篇 2018年9月25日 16:22
下一篇 2018年9月25日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