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近日,珠海银隆内部反目的消息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一切起源于《致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的函》在网络不胫而走。声明中指出银隆新能源新一任董事会、监事会及公司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随后,事件迅速发酵,魏银仓也作出回应,指责个别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并表示已经反诉董明珠。

“All in 银隆”的董小姐

君不见,两年前董明珠投资银隆时,双方亲密则是另一番景象。

2016年8月,格力电器官宣格力130亿收购新能源汽车企业珠海银隆。虽然最终因董事会反对以失败告终失败了,但董明珠并未放弃对于银隆的投入,高调表示:“我对银隆的合作绝不停步,所以拿出我所有的资产投入其中。这不是句空话,你要不断地去付出。”转而就联手王健林、刘强东成功投资了银隆。同年12月15日,万达集团、中集集团、董明珠个人、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和个人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元,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当然,董小姐看中珠海银隆,不是为了要造车,而是更加看重银隆旗下新能源,主要是电池技术上的技术积累。虽然银隆旗下的钛酸锂电池在储能性能上并非市面上最优选择,但作为以“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来说,看上去着实是一件名正言顺之中还夹带着些许自豪的事件。

反目之后,各执一词

本应因投资将双方利益关联到一起的格力与银隆,没曾想却因为双方造车的理念不合,而陷入了频繁的摩擦之中。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据了解,董明珠入股银隆之后,铁腕风格的董明珠曾在央视《对话》节目时,谈到新能源汽车车身存在粗制滥造的问题,并指出因为银隆汽车存在的缝隙问题,要求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日本造价90万车的水平,而魏银仓却因成本、能力等客观因素推脱。

一面是董明珠不顾现实的强硬要求,一面是魏银仓对现实的完全妥协,两股不同理念冲击之下,最终以银隆新能源“换血”告终。2018年1月,魏银仓辞去了银隆董事长职务,3月,继任者孙国华也卸任董事长兼总裁。随后格力系高层走马上任,正式全面掌管银隆新能源。

随后,11月13日,银隆新能源声明称,原董事长魏银仓、原总裁孙国华涉嫌通过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而魏银仓则反称大股东为公司负债经营是全体股东明知并接受的事实,董明珠为打压公司估值,争夺公司控制权,不顾银隆新能源发展和全体股东利益。

虽然双方各执一词,难辨对错,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在双方你来我往的对抗之中,暴露出了银隆新能源正处于困境的现实。2017年银隆新能源进入IPO筹备阶段,不过还没等到上市,其就被曝出存在营收下降、拖欠货款、停工裁员、新能源客车积压等各种问题。

此外,有媒体揭露董明珠入股银隆目的不光是电池技术,而是拉动产品销售。在2017年年报中,格力的智能装备业务达到了21.26亿元,营收同比翻了10多倍,这有19.4亿的收入,来自于格力电器与银隆的关联交易。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在这19.4亿元里,格力电器向珠海银隆销售智能装备18.9亿元、销售大巴空调964万元;而银隆向格力电器销售的新能源车及储能设备只有4039万元。格力电器的单向卖出占据了双方关联交易额的大部分,虽然其银隆大部分是“赊账”购买,但确实构成了交易,为格力带来了营收,而银隆则成为掩盖坏账的遮羞布。

补贴退潮,危机频现


无论是董明珠的拉动内需,还是魏银仓妥协造车,都对银隆的根基埋下了隐患,而这些隐患在名为补贴的动力之下,又变得不易察觉。

从银隆新能源生产的钛酸锂电池的特性来说,虽然本身性质比较安全耐用,但因为能量密度较低,储能效果差,并不适用于主流小型家用车辆,而是更多被体积更大的公交车辆所采用。一方面是新能源车型,一方面是公共交通工具,无论哪一边都是吃补贴的大户。一辆车造出来,在补贴“买单”的支持下,几乎是半卖半送给公交企业,既依靠低价受到了市场青睐,不愁卖不出去;还能落得一个支持新能源与公交发展的好名声。

董明珠魏银仓反目,银隆或将成为补贴退潮的“淘汰者”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加速,政府提出了直到2020年逐步取消新能源车补贴。补贴退潮之后,之前半卖半送的模式难以维持,企业的利润大幅收窄。2017年,银隆的目标是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销售额300亿元,然而现实是银隆2017年电动客车订单为6000余辆,与目标相去甚远。实际销量上,2017年的3355辆甚至仅有去年一半。在年报中,2017年银隆营收略增的同时,净利润下滑近七成。

这一切的背后,既有银隆新能源管理层频繁震荡,本身经营不当的原因;又有幕后银隆与格力两股不同造车理念的磨合不当;而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更是将银隆的体系蛀食得脆弱不堪。随着补贴大潮的退去,这些问题一一暴露在阳光之下。

银隆与格力的互撕,暴露了补贴退潮下,难以为继企业的痛苦挣扎,新能源车企在繁荣之后,开始进入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但是,把责任推给政府的补贴退潮,未免有失公允。毕竟补贴的存在,本意是为了扶植并促进行业发展,而并非作为企业利润的拐棍。对于企业来说,能否快速“断奶”,拥有自身的造血能力,同样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20日 23:09
下一篇 2018年11月21日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