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币圈”拥抱教育 区块链技术推动教育发展将迎来“柳暗花明”?

4月23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以“学位、进修履历证明”及“研究数据可靠性担保”为主题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学位、进修履历和研究数据方面,大学及研究机构采用数据块链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学习会讨论和召开公开编程马拉松活动,来确认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可靠性担保方面是否可行。

区块链技术诞生于2009年至今经历了10年的发展,普及率及落地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但是区块链打造了全新的版图,数学算法取代了商业中介、信任中介,中介成本降低,中心化组织消失,办事效率提高,这样的社会模式对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样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有望在互联网+教育生态的构建上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教育体系变革。

区块链强调真实,一旦信息被记入区块链,“这个信息就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验证性”。基于该技术的真实性,用人单位可准确获得学生的学业成绩与职业素养,实现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高效对接。最后,高校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真实性”特质,构建安全可靠、不可篡改的学生信用体系,助力解决学生信用缺失及高校学历造假等问题,使公民的社会公德评价实现量化、透明化,促使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社会信誉,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社会诚信体系建立的问题。

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性,可将从不同教育机构修来的学分或学习成果绑定、组合,申请认可此学习模式的教育机构的认证,比如尚德、新东方、好未来在线教育平台。

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使得查询学习者过往完整的学习经历成为可能。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借此更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对机构或教育公司而言,可实现对教育资产与智力成果的版权保护,从源头上解决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同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具有避免系统崩溃的优点——由于没有统一的中枢,将使得各大在线教育公司减轻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降低对中心服务器的维护和优化成本。

世界范围内已出现区块链+教育的牵手尝试,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及科技企业的高度关注。

政府层面,有肯尼亚政府与IBM尝试合作,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历证书网络发布与管理平台,力图实现学历证书的透明生产、传递和查验。

学校层面,有墨尔本大学、英国开放大学及美国霍博顿学校。旧金山软件工程师培训霍博顿学校利用区块链技术共享学历证书信息。2016年,英国开放大学开发出组合“微认证”(Micro-credentials),通过区块链技术平台把从不同教育机构修得的学分或成果组合,申请认可该组合模式的毕业/学位证书。2017年5月,墨尔本大学通过一套全新的数字系统查看学生档案,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人才信息。

国内方面,清华大学于2017年7月31日成立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2017年下半年,廊坊市教育局已经牵手润泽大数据中心,借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的PISA测试的模式开发了新高考改革测评系统,并在廊坊成立了全国首家大数据教育区块链试验区。

不过由于教育教育领域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面临教育应用推广运行难、教育数据产权模糊,区块链技术自身安全隐患所引起的师生隐私保护风险等诸多挑战。

毕竟区块链技术跳开第三方平台,完全信任应用程序执行,虽然没有了人为操纵风险,但只要是应用程序,就并非万无一失。假如完全依靠数学算法来充当中介、法律、执行等社会功能,就必须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但目前来看,对区块链的“社会认知”都还处在模糊的阶段,它的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不高。法律上也没有认可链上资产和智能合约,分布式架构下主体责任不明确,也为监管增加难度。

而且区块链的教育平台是不是真的比传统的教育平台具有更多优势。作为需要盈利的机构,可能很难想到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真实性、可追溯性等区块链的特有优势,可以为在线教育平台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随着人们开始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内容发布者(掌握相关技术并希望以此获利的人)也更倾向于在一些能收费的中心化网络教育平台发布他们的课程;缺少用户的关注同时又缺少对于内容发布者的吸引力,这会使得这个看上去可以运行的平台难以撑过最初的用户积累阶段。

但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必然在教育领域的长周期技术革命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区块链的建设,让教育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0)
上一篇 2019年4月25日 18:41
下一篇 2019年4月25日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