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宜家入驻天猫,实体零售加速布局数字化

3月10日,宜家家居(IKEA)正式入驻天猫,这家蜚声世界的瑞典品牌在全球开出首个第三方平台的线上官方旗舰店。初期服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之后拓展全国。

从坚持家居零售体验到拥抱本地电商平台,宜家携手天猫数字化,是家装巨头的头一回,说巧不巧,也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重大的商业合作,赶上了人们积压一个多月的家装消费需求。这使得入驻天猫本身不仅是一个商业话题,更是社会话题:商业世界的活力正在回归。

宜家上天猫是全球商业布局

这家瑞典公司的作风谨慎,很重视购物体验,它标志性的“蓝盒子”设计了迷宫式的动线,拥有严格规定的层高、巨大的停车库。复杂的建设和体验的要求使得它的门店几乎全部拿地自建。22年前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仅开出32家门店。

当然,电商一直在宜家的考虑当中。早在2017年10月,Inter Ikea的首席执行官托尔比约恩·勒夫 (Torbjörn Lööf)就对《金融时报》说,宜家将和第三方网购平台合作,进行线上销售。当时颇有猜测是亚马逊还是天猫。

时隔近3年,揭晓当日,成为宜家全球大事件。从双方的出席阵容可见一斑:开业当天,InterIKEA Systems B.V. CEO Jon Abrahamsson Ring、英格卡集团宜家零售全球运营执行官Tolga、宜家中国区总裁安娜库丽佳与天猫兼淘宝总裁蒋凡、天猫家装事业部总经理吹雪等,通过淘宝直播“云签约”,揭晓新店。

精挑细选的伙伴,深思熟虑的线上布局。双方为这一天准备了许久。

上天猫背后的家装消费趋势

宜家1998年在上海开出第一家中国门店时,住房制度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这激活了房地产,也激活了家装市场。大量新房的装饰需求涌现。这开启了宜家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时至2019年,有专家指出中国“城市化率的上升面临天花板现象”,与此同时,租房市场蓬勃发展。

当人们对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年轻人开始“碎片化”地消费家装产品。看到房间里的台灯不顺眼,TA未必有充分的时间出门花上很长时间去做沉浸式购物。消费的冲动可能来自于某个APP,或某个帖子里的“种草”,随手上天猫搜索一下,又甚至是在铺天盖地的直播当中完成。

天猫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居正品碎片化消费的新场景。

更何况,相对于广阔的疆域和几乎无限的线上市场,门店模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个证据就是在宜家入驻之前,淘宝上有为数众多的代购店,他们依托于32个线下门店,孜孜不倦地帮助无法到店的天猫用户一趟趟采购商品。

拥抱本地的数字化基建

合作本质上是互通有无,让双方更为强大。宜家是一条瑞典来的“鲶鱼”,把瑞典式的家居审美、极端标准化的产品和价格理念、一站式家装消费体验带入中国。而马云的阿里巴巴,可能是唯一能把宜家的“样板间购物”数字化重现的平台,也是宜家本地化电商的最佳搭档。

此次宜家上天猫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样板,从接触消费者端的品牌、渠道、营销,到背后的数字化客服、仓储信息管理等等,数字化能力全面升级。

据了解,在开店之前,双方花了很多精力优化客服体系和运营流程,并做到了线上线下实时库存,统一价格,不用再邮件沟通,购物时也不用去仓库确认到底有没有货。对零售商家来说,上天猫相当于拥抱了一套“数字化基建”。

双方的携手也是从一种新的形态开启:3月10日上午10点,宜家开始了它的淘宝直播首秀,开播10分钟,观看人数就达到2.7万人,很快这个数字就超过了30万。和当下许多更接近卖货的家居直播不同,宜家着重介绍的是它的历史、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

有一个信息很容易在这次合作中被忽略,那就是会员体系与实体店打通。几乎每半个小时,宜家首场淘宝直播的主持人就告诉观众,点开左下角进入店铺,加入宜家会员。和线下填表相比,这次入会,用户只要按个按钮,后台信息快捷匹配完成。

初看天猫是大海里的航母,再看是航母航行的大海

国际巨头宜家上天猫不是孤例。从2012年进天猫的耐克,到2015年在线卖咖啡和星礼卡的星巴克;从把整个商场搬到天猫的苏宁易购,到如今常常能在发货地址里看到的大润发,以及唯一在其他平台开店的苹果。作为最大的电商平台,天猫已经吸引了超过20万个品牌入驻。

颇值得玩味的是,作为平台的天猫上还有大量其他的平台电商,如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平台上的平台,让人生出感慨:初看天猫是航母,上面停满战机。而现在天猫更像是承载航母的一片大海。

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海,根本上是因为天猫最有可能帮助商家实现完整、美好的数字购物体验。

统计显示,春节至今,每天有3万商家在淘宝开店,而原本以线下为主阵地的品牌商、零售商正在加速上线天猫、淘宝直播、布局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宜家上天猫,更像是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风向标一般的总结。

一个家装巨头宜家的“上网”,更是一个万亿新市场的开航。

(1)
上一篇 2020年3月10日 13:56
下一篇 2020年3月10日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