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字化革命提速,万亿金融科技市场风云再起

一场疫情将科技创新推向史无前例的高潮。从“去金融化”的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互联网金融巨头冲刺科创板上市到国家加码投入科技建设,科技作为驱动金融、实体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支撑,显然成为当下最硬核的“风口”。

科技引领的产业数字化革命已至,核心逻辑在于政策与产业新增长动能的释放。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图片 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屡创新高。《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 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国家在此投入保持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 印证了科技作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科技投入的背后,是为了满足各行业各业数字化升级、挖掘新增长动能的需求。就金融行业而言,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主体经历了经营由重资产、重线下到互联网的迁移,科技辅助了金融展业过程。但在数字化趋势下,科技已穿透金融机构的各个运营环节,以从0到1的改变重塑金融业态。

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主打to B的金融科技模式为金融机构下半场竞逐打开了空间。在金融科技to B的赛道里,既有互联网巨头系的蚂蚁、京东数科,也有专注科技输出的萨摩耶数科等金融科技服务商。金融科技公司在赋能持牌金融机构展业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出万亿级的市场。

萨摩耶数科董事长林建明谈及金融科技业态时提到,“随着监管部门出台大量监管政策,行业逐步规范化,在金融科技新生态下,科技的发展对于零售金融业务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金融科技将是金融服务的必由之路。”

二次增长曲线抬头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凭借资产体量、品牌优势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业绩增长。当用户习惯、服务介质等受理环境中的要素发生变化时,买卖方市场攻防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受阻,业务进入存量整理阶段。

互联网金融概念兴起后,以互联网为支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催生了金融业的二次增长曲线,牵引金融市场从存量瓶颈中向上突破,正式迈入新的增量空间。

互联网科技席卷金融业态时,银行业首当其冲。在《寻找银行增长的二次曲线》中,麦肯锡谈到四大变化正在改变零售银行未来几年的竞争方式,其中以分销渠道为主导的传统增长模式已渐渐失效,网点覆盖率与增长之间的联系被打破;擅于利用新技术的银行以及更注重数字化渠道组合的银行,将拥有结构化成本优势。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表明,今年共关停的银行网点已经高达1700多个,明显超过往年。银行网点撤销自然降下来不少人力成本,从六大行2019年年报数据来看,银行人员相较于前一年减少了超一万人。

银行已从物理网点服务转向数字银行服务,版本迭代的背后是银行在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化升级。四年前,麦肯锡对全球100家领先银行的调研结果显示,52%的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有合作关系,37%的银行采用风投或私募的形式布局金融科技。

获客、风控乃至内部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寻求业绩二次增长的突破点。相比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谓金融科技的新业态,然而当初十分倚重线下模式的消费金融公司,在疫情之中举步维艰,如今迫不得已也开启转型之路。

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营业务正好匹配持牌金融机构的转型需求。在消费金融领域,依附在消费金融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量、风控、贷后管理方一直保持高效的协同运行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之上,体现于金融业务开展方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的合作中。

金融机构希望依托技术寻求业绩增长的二次曲线,也为金融科技公司To B市场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数月前监管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给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吃了一颗定心丸,要求商业银行独立开展涉及合作机构的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

纯线上的互联网贷款风控技术,对于全国大多数的城商行、农商行来讲并不具备。这主要源于部分银行受限于地域、业务模式,缺乏搭建数字化风控平台的人才、技术基础。以科技实力起家的金融科技公司,就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的重要合作伙伴。

除了风控,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过程中,还可以与金融科技助贷方合作营销系统、风险定价、数据安全。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着力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

在今年疫情期间,萨摩耶数科就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由其自主研发的“猎户座”反欺诈模型、“Alpha-S”信贷审核机器人、DNA信用评分模型、“七剑”专有技术系列矩阵、“欧拉”获客渠道监控等系统,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产品+市场+风控”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驱动模式,化解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转型难题。

作为一家提供集产品设计包装、获客引流、风险初筛、定价建议为一体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萨摩耶数科只是金融科技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样本。从整个金融科技行业来看,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腰尾部机构,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靠技术实力博得金融科技下半场角逐的入场券。

科技输出的价值回归

一个金融科技企业对外宣称技术输出并不难,只需要利用自有或外包的技术团队粗制滥造一套工具即可,但这明显违背金融科技赋能的初衷。金融科技的真正意义在于赋能,即通过较长周期和较高成本的科技研发投入,在“压力测试”和真实场景中反复模拟验证,最终形成的科技服务方案让金融机构拿来就能用、用了就有效。

以萨摩耶数科为例,在人才建设方面,萨摩耶数科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来自华中科大、复旦大学、西安交大、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博士、硕士学历者占比高,并且均服务过知名商业银行,深耕金融科技领域多年,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实战和互联网风险管控经验。

具体到研发技术方面投入,萨摩耶数科在风险模型、策略自迭代技术研发,风险模型、策略稳定性技术研发,虚拟连接网络,设备指纹技术和量化风险决策系统等方面,颇有成果。萨摩耶数科研发成本投入一直占公司总成本费用较高比重。

得益于扎实的科研投入,萨摩耶数科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得到大量金融机构的认可。截止2020年7月,萨摩耶数科已与包括商业银行、消金公司、信托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内的近80家持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已累计为持牌金融机构输出了5500多万用户。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目前金融业已经感受到数字化浪潮到来的冲击,正积极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依托所积淀的金融数据要素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步伐。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是技术驱动业绩增长,实现获客营销线上化、风控智能化、平台服务开放化,最大化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在消费金融场景中,科技赋能的特征尤其明显,一些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解析用户需求痛点,制定便捷且性价比高的个性化产品服务,精准推送至用户侧,使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对于贷前、贷中、贷后的环节,智能化的风控模型和管理工具能帮助持牌机构精准识别用户的信用风险,把风险预判牢牢锁定在贷前。智能化的风险管理能力是金融科技的本质,也是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的首要价值。

在金融互联网化阶段,借贷服务从线下转至线上,为用户获得普惠金融提供便利。然而,互联网帮金融打开增量市场的同时,风险也在蔓延,当消费金融供应商的风控能力不能得到优化时,高增长就意味着高风险,难以实现持续盈利。

金融科技发展至今,帮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全流程的管控,从而做到风险可观、可测、可控,已成为金融科技服务商的共识。萨摩耶数科旗下的无域科技依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设计了一整套智能风控解决方案,贷前严格把控伪冒风险、全面审核客户资信;贷中精细化计量信用风险合理审慎投放授信;贷后持续动态业务监控、有力保障资产质量。

科技向金融服务的全链条渗透已势不可挡,而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的商用价值标尺无外乎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否给金融机构带来超过服务费成本的价值,其二能否让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便捷地感受到产品的丰富和效率。如果做不到这两点,赋能就会大概率沦为空谈。

近三年来,金融行业的主旋律已由互联网切换至金融科技,金融科技也为金融业创造出新的业绩增长曲线,科技驱动金融服务迈向纵深发展的大势已定。未来,只有真正具备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有可能在万亿规模赛道中实现弯道超车。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1日 16:50
下一篇 2020年9月21日 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