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特刊:滴滴、美团等互联网企业数字赋能“碳减排”

明天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众所周知,环境治理不仅包括动植物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关乎到阳光、空气、水等气候治理与能源的规划,因此,环境治理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伴生的“长期主义”课题。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展示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的大国担当,同时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实现碳中和条件。

而在实现“碳减排”的过程中,企业同样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向社会分享碳减排成果以及新的措施。

数字赋能碳减排,互联网企业成推动者

交通作为连接世界的脉络,同样也作为能源消耗占比较高的领域,因此出行一直被视为“碳减排”的重要行业之一。提高出行与运输的效率、采用更为清洁的能源、选用更加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每个人一点点小的努力,在海量的出行需求下,也将会对“碳减排”事业产生巨大的贡献。

这其中,作为以技术为工具,推动行业数字化、提升行业效率的互联网公司,究竟如何带动行业实现“碳减排”?在各家互联网企业近期公布的报告中,速途网看到了一些端倪。

近日,滴滴发展研究院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联合发布《数字出行助力碳中和——践行绿色交通 引领低碳出行》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共享出行已经成为纯电动汽车的关键应用场景之一。截至2020年年底,仅滴滴出行平台累计注册纯电动汽车接近120万辆,占全国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的30%。2018年以来,滴滴出行的纯电动汽车共计减碳239.8万吨,在全平台占比47.8%。

报告中还将数字出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概括为“1+3”模式,其中“1”是指以“共享出行”理念引领低碳出行方式,让减碳效应相对具体、可量化;“3”是指以“反向定制”升级绿色交通体系,以“共建共享”普及绿色基础设施,以“科技赋能”搭建绿色交通体系。

为了实现“碳减排”的可量化,嘀嗒出行也宣布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四家权威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出台“中国第一个顺风车碳减排方法学算法标准”,对用户的出行碳减排贡献值进行官方权威认证,将向顺风车全行业开放。

而曹操出行在《曹操出行绿色发展6周年大数据报告》中表示,6年来累计碳减排量达108.35万吨,目前平台90%以上的自营车辆为新能源车型。

除了四轮车“碳减排”,共享两轮车在城市低碳出行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碳减排深入到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交通领域减碳价值显著,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2019年,《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共享电单车编入发展绿色产业目录,明确鼓励发展共享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发展共享交通业务。

日前,极光行业研究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发布《低碳出行让生活更美好——共享电单车社会价值报告》,这也是行业内首份针对共享电单车行业的低碳报告。报告指出,共享电单车有效减少了以小汽车(网约车、私家车、共享汽车/租车)和摩托车为主的燃油类出行方式,有31%的共享电单车用户来源于高碳出行人群,其中有26%共享电单车出行用户来自汽车出行群体。

目前共享电单车全行业每年可减碳163.6万吨,其中美团电单车用户一年减碳40.9万吨。同时,美团单车还推行“全生命周期”环保理念,将轮胎100%回收再生,变成塑胶球场的原料,截至目前已向山区捐赠10个环保球场。

哈啰骑行也宣布在6月1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启“碳中和骑行活动”,呼吁减少碳排放,并预计活动全程将减少4万吨以上碳排放。此外,哈啰还曾发起“绿色质造公约”,面向400余家生态伙伴倡导践行“生态优先、绿色质造”,通过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实现“零碳”目标。

碳减排的实现,不仅需要企业的积极行动,同时也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为了唤起人们的的环保意识,蚂蚁森林在西湖畔举办绿色生活节,在通过活动科普环保知识的同时,所有品牌在活动现场的收益,都将以一定比例捐赠给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碳市场交易提上日程

随着企业科技赋能的不断深入,个人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碳减排”将更为有成效地践行。而碳市场交易的提上日程,将为“碳减排”进行成为合理的调控与优化。

6月3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专题对话中表示,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基本满足上线要求,根据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预计近期启动上线交易。据悉,全国碳市场初期将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涉及2200多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

通过政策和立法先行,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提供了系统的参照标准,再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碳排放。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成总量控制和公共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履约目标,以试点“碳金融”为抓手,推动“碳普惠”机制落地。

可以预见,随着全社会“碳减排”意识的觉醒,在政策基底的推动之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到低碳发展的体系当中,加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让地球永远成为人类宜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快乐星球”。

(0)
上一篇 2021年6月4日 18:54
下一篇 2021年6月4日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