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共享经济如何“破风”:单车吸金 陈欧的共享充电宝被看好

在历经ofo破产、摩拜被收购、诸多共享单车品牌先后倒闭的境遇后,共享单车这一曾经的朝阳赛道,一度陷入沉寂。

今年以来,哈啰单车宣布已获新一轮融资,蚂蚁金服等老股东加码;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获得超过10亿美元融资;美团单车宣布全国日均骑行量较2月疫情爆发期间增长410%。共享单车一别旧日的无序扩张,行业迎来新气象。

作为共享经济领域的另一架马车,共享充电宝也同步呈现了向好态势。五一期间,餐饮、商场等本地生活场景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以聚美集团旗下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为例,其日均订单量较2月增长812%,带动整个行业步入复苏轨道。

事实上,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在发展轨迹、资本竞争力以及盈利模式上高度相似,先后经历了从粗放式扩张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且都将迎来新的发展关键期。

粗放扩张到良性竞争,共享经济迎来新机遇

梳理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它有过资本狂热,也曾饱受行业质疑,最终放慢步调回归理性发展。

2014年,ofo创始人戴威提出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顽疾,正式开启互联网共享单车时代。随后诞生的摩拜也和ofo一样,获得多轮融资之后,开始疯狂扩张。

短短两年时间,30余家企业涌入共享单车领域。面对残酷竞争,悟空单车、3vbike等大部分单车企业相继宣布倒闭。2018年底,ofo大楼外消费者排起了“退押金”长龙,废弃的ofo小黄车被以5元一辆的价格回收。

伴随头部企业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的恶化,共享单车粗放式发展模式引发业内反思,行业也顺理成章的转入盘整阶段。

2020年5月,沉寂已久的共享单车市场迎来曙光:滴滴旗下青桔单车获得超10亿美元的新轮融资。不同的是,这次资本降临,并非预示行业会重蹈盲目烧钱的覆辙,相反,运营模式改造和有质量的增长将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轨迹也同样经历了集体爆发期和稳定成长期。

近些年,手机等移动端用电刚需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共享充电宝市场迅速扩张。2017年资本的爆发式入局使得行业陷入混战,经过市场筛选和分层,尾部企业纷纷退出,以聚美集团旗下街电、来电、小电、怪兽构成的“三电一兽”市场格局逐渐稳固。

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稳定成长期同时伴随着潜在用户的高速增长。由于下沉市场还未被大量开发,尚有大量用户红利等待挖掘。有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规模将保持50%-80%的增长趋势。

从单点突破到融入平台,共享经济的共赢之路

经过几轮混战,共享单车和充电宝行业逐步确立了理性的竞争格局,而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如何站在更高的舞台争夺市场。

事实证明,二者均选择与更加综合的生活服务平台寻求紧密“捆绑”,意在构建强大的平台生态,加强产品的精细化运营,从而推动并完善行业顶层设计,实现跨行业生态的共赢。

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既补全了自身在生活服务版图中出行场景的空缺,也增加了线下流量入口,为美团主站持续导流,增加其作为超级生活服务平台的赢面。

同年,滴滴出行为获得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牌照资源收购了小蓝单车,随后开始投放自有品牌青桔单车。通过置换,青桔单车最终从低线城市进入北京地区。

不久后,哈啰出行、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出资10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哈啰出行App随后改版,通过上线各类消费入口,将出行与生活服务高度关联。

接入具有更大流量的生活服务类平台,不仅让共享经济焕发新活力,也让共享服务成为平台业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享单车如此,共享充电宝亦如此。

以陈欧执掌的街电为例,成立之初便与支付宝进行紧密合作。此前,街电在运营支付宝小程序时,就引入了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免押模式。2020年4月,芝麻信用推出“延期归还”服务,为深夜无法归还充电宝的用户提供申请冻结计费、第二天归还的便利,持续巩固生活服务平台生态的建设。

此外,美团在2019年8月宣布第三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业内人士认为,其核心原因是,在餐饮、消费、娱乐等核心生活服务场景已形成较高的渗透率后,美团亟需填补在共享充电宝领域的空白。

总体而言,在经历激烈的行业竞争后,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渐突显。中国拥有600多座城市,这样的市场规模给共享行业的平台生态建设留出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3日 11:51
下一篇 2021年8月13日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