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发布2023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趋势报告

当前,中国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作用于产业互联网加速催化各行各业的产业创新,数字经济战略价值清晰显现,然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2023年,实体经济地位将愈发重要,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的方向,将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作用,推动实体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释放。易观分析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全生产要素协同、新基建赋能为基本框架,对2023年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洞察如下:

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下,经济增长无法依靠单一要素来实现,需要发挥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来助力新型基础建设,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数据作为新增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融合后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帮助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价值增值,在技术创新、数据决策驱动下也将重新定义价值分配逻辑和规则,从而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水平,重塑实体经济价值链条。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21228/b61645f45813740db57ff8c550100f12.jpg

产业篇

创新驱动作用使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各行业产业数字化渗透度加深,资源链接范围扩大。通过技术加持,对物理世界的基础建设进行改造升级,将促使产业规模、产业层次水平、产业链韧度的全面提升。对于产业新基建来说,虚实融合、虚实协同、以虚强实是建设的主要路线,而建立在场景之上的应用是检验算法算力、技术业态实现落地的重要方式。

其中在制造业领域,工业场景下富含的工业知识是提升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工业元宇宙+垂直场景”将加速落地,传统工业场景、数据丰富的优势将充分释放,带动制造能力升级以及工业软件产业发展。

在能源领域,对需求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明显提高,能源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将成布局重点,智能电网物理互联与数据互联的融合,使数据决策支持加强,能源配置模型优化,引导用户端灵活响应和能源供应安全水平。

在地方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园区”将定义产业集群培育新方向。以政产学研用结合思路,打造行业细分解决方案资源池,发挥国央企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供需连接引导,技术与模式双向推进将放大创新示范效应,在更多省份和城市得以复制推广。

数据篇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新增的生产要素,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中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数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围绕数据的产生、流通、安全、价值释放相关的数据基础建设也将成为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基础。2023年,有权属、有价值、可计量、可流通的数据资产将成为激活产业生态的关键动因。而在产业数字化范畴内,产业数据的真正价值将更多来自于场景数据化、业务数据化以及行业数据化。

“数据二十条”以及数实融合的经济发展要求拉动了数据资产化进程,数据交易流通市场机制与数据入表规则将加速成熟,这要求企业尽快开展数据资产管理,解锁数据的新价值。在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建设中,业务人员参与建设将成为关键。

而立足于工业互联网及网络基础设施,工业设备互联互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工业大数据标准化建设将助力工业增值领域拓展,依托数据标准化体系了解和改进工业系统,进而精确处理工业制造中的复杂数据,同时满足大规模生产和柔性制造的能力要求。

同时,产业场景下实时采集传输、计算分析数据量级、敏感数据规模和安全性要求明显提升,数据安全产业级落地需求将集中涌现,安全治理趋向多点防护,以保证全产业链数据处于持续安全状态。

金融篇

金融新基建的赋能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血脉疏通,同时能够对企业的效率、体验、风险控制、信用建设、生态合作等方面形成助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金融体系实现自身结构的调整,构建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2023年,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更加坚决,产融结合将进一步纵深,重点将突出体现在保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上,可以期待一批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的出现。

其中,绿色金融将迎来转型关键期,金融杠杆和数字技术创新作用绿色发展,除贷款、债券等成熟产品外,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等产品和服务规模将显著扩大,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将加快出现,形成与绿色金融相适应的融资体系与风控体系。

支付体系建设方面,产业支付与产业互联网的强耦合性将使支付数量级倍增,国家背景支付通道将重构产业发展支付底座,数字人民币B端场景有望规模化落地,助力企业提高结算和资金周转效率、缩短履约周期,进而实现整条产业链的降本增效。

投融资体系建设方面,国有资本运作与非银金融机构转型加速,使投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的稳定器和产业引领作用凸显,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证券公司对实体赋能力度将明显增强,直接融资占比将继续提高,形成对间接融资的有效衔接和互补。

信息篇

产业数字化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多元融合创新,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又需要信息技术能够分化出通用属性和行业属性,更加符合产业应用需求。从技术视角看,信息新基建的行业化可能是未来在技术研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从应用视角看,驱动信息技术创新的因素也将显著具备行业特征。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在实际产业应用过程中训练与适配调整,形成产业级的新型研发范式。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各行各业的复杂业务场景后,作为基础支撑的网络体系,将从满足单一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向有机融合体跃迁,未来,信息新基建将趋向于“通感算智一体化”发展,通信、感知、计算和智能能力将逐步集成,通信网络将具备更强的泛在连接、全息感知、泛在算力与原生AI的智能,并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产业发展本身对通信能力的要求全面提高,产业数字化下爆炸式增长的数据迫切需要更强的网络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基础通信网络将向算网融合方向发展,结合算力分布规划及调度能力,云端智能将向端边延伸,形成算力的有效供给,5G+云化+边缘计算”将推动多元场景应用。

在产业语境下,行业知识对人工智能产业应用提出了关键命题,人工智能应用对行业知识的储备将成为评判产业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以知识工程和智能决策为布局重点,将行业know-how进行抽象构建产业知识图谱辅助AI进行学习,利用行业数据深化AI对行业的理解,能够辅助进行产品研发创新以及精准决策。

交通篇

交通是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的重要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化是保障交通数字化实现的基础。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目标下,需要借助数字技术重塑交通网络,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加强路网衔接,形成高效、低耗、智能、安全的交通新业态。

基于可靠的通信连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提档加速,路侧协同能力将成建设重点。路侧传感器和边缘计算设备可能会加快规模化部署动作,智慧道路也将逐步走出封闭示范路段,向更大范围开放。同时,交通重点领域的数字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支撑信息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范融合。

2023年,易观分析将继续立足行业视角,聚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主线,深入研究和洞察数字技术发展与产业创新方向,助力企业更好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经营增长。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12:39
下一篇 2022年12月28日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