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OpenAI上演“我中有你”,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如何见招拆招?

当地时间5月23日至25日,Microsoft Build 2023发布会在美国西雅图开幕,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发布会热点,微软宣布了多项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展其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计划。

其中针对C端用户,微软将其AI语音助手Copilot引入Windows 11。在Windows 11中,Copilot将显示在任务栏中,用户可通过单击打开Copilot侧栏,方便对当前使用的任何应用程序中的文本进行摘要、重写和解释,并调整计算机设置。微软表示,该功能将会在下个月开始进行公开测试,之后再向更多用户推出。

Microsoft Build 2023展示了由AI作用在包括Microsoft Edge、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365等多位一体的PC生态,基于微软在OpenAI上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的合作中的一部分。微软宣布,Bing将成为ChatGPT的默认搜索引擎,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聊天机器人的响应中看到Bing提供的引文附加信息。

这样,用户就可以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的内容,而不需要离开聊天界面。这项功能最初只对ChatGPT Plus的用户开放,但微软计划在未来将其扩展到所有用户。与此同时,微软还针对开发人员推出了其他一些更新。例如,微软推出了一个新的“开发者主页”(Dev Home)仪表板,以便于开发Windows设备。此外,微软正在将基于AI生成的应用程序审核摘要引入Microsoft Store,并推出一个新的AI Hub,以突出利用AI的Windows应用程序。

Fabric 全新统一分析平台

显然,通过Microsoft Build 2023,微软人工智能领域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被再次拉大。在微软的带动下,全球对人工智能的热情高居不下,其合作伙伴英伟达在2024财年第一财季财报中特别提到,随着市场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激增,公司正在“显著”增加与其数据中心业务相关的产品供应。受此影响,英伟达盘后涨24.63%,市值飙升近2000亿。

不过,有外国媒体称NVIDIA给中国客户GPU的交货时间可能要从3个月增加到3个月以上。甚至一些新订单可能需要等待至少到12月才能完成,等待时间可能超过6个月。同时,即使是2018年推出的首款具有张量核心架构的GPU V100,在中国价格也达到了约10000美元。

面对这样极具压迫性的竞争态势和不公平的待遇,国内企业并没有准备束手就擒,并且时刻准备着对抗来自微软谷歌等顶级科技企业的冲击,寻找着破局之法。01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本


除了微软五年内向OpenAI投资了10亿美元。微软还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资源和人才支持,特别是在Azure云服务、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领域方面,与OpenAI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国内人工智能企业要想赶上微软,就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核心技术和产品。

百度在2019年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同时成立全球最大的深度学习研究院——百度研究院,目前已有两位图灵奖得主入驻。截至2022年4月,百度已在全球提交了22000多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仅在国内便获得了46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

除此之外腾讯也在一季度财报中表示,公司正大力投入建设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云基础设施,以拥抱基础模型带来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研发支出继续保持高增长,达到151.8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2018年至今,公司研发投入超2200亿元。而根据IDC研究,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9年已达到775亿元人民币,到2023年有望超过3700亿元人民币。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起步稍晚,但成倍增长的投入足以证实国内市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速度”。

融合发力,打造中文优势人工智能模型


Unity中国CEO张俊波先生曾对速途网表示:“中国的ChatGPT的出路,还是要中国人自己的数据来训练”。使用国内的数据进行训练的大模型,将会提供更符合中国企业经营逻辑的解决方案,且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会远超ChatGPT能带来的帮助。同时对于金融、医疗、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起到更具有针对性的决策作用。


2023年4月,中国联通研究院、广东联通携手华为建成全栈自主创新AI智算中心,并完成全国首个OSU(光业务单元,Optical Service Unit)灵活入多云的现网验证,实现算网融合发展新突破,为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很多使用过ChatGPT的中国用户都表示,虽然ChatGPT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或更自然的答案,但在语言表达上,总有一些与中文语言习惯不符的情况发生。速途网认为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将围绕中国语言习惯展开。

一旦符合了中国人的语言逻辑,就像在人工智能领域扎下了根基,符合中国语言逻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广泛应用于中文问答、对话机器人、智能客服、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为企业和用户带来更加智能化和便捷的服务。

着眼未来,加强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任何前沿科技领域的竞争都离不开人才的储备,速途网认为把握高质量人才是社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培养行业尖端人才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


2022年9月,“中国科大-阿里巴巴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在合肥挂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将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围绕国家战略方向,开展人工智能、智能计算等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发挥产研合作优势,共同培养“新工科”人才。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表示:希望联合实验室志存高远,回答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考题,要瞄准一两个世界级的难题,在未来的科学攻坚上找到一席之地。诚然,竞争并非敌对的情绪化行为,固步自封只会将发展引入崎岖。人工智能自主化的道路还需要更全面和丰富的思路去实现。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且获得了很多国内外的投资支持。创业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合作拓展应用场景,扩大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商业化过程中也开始注重合作共赢。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和小米等企业都积极与国外的知名企业和高等院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为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除了大厂,一些新兴企业、初创公司也在各行各业发掘人工智能在哪些领域实现降本增效。行者AIGC美术专业版SaaS,在游戏工业美术领域实现可控AI,实现高效出图。在医疗领域,晶泰科技推出First-in-class型一体化药物发现解决方案,通过AI分子生成+虚拟筛选+DEL结合快速筛选,充分利用前沿研发与计算资源,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为简化3D创作流程,深圳麦塔岛科技推出GenieAI 精灵——AI生成3D助手。让3D创作真正做到开箱即用、云原生、低成本,同时在智慧文旅、水务、工地以及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强化监管维护数据安全


因人工智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如何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OpenAI CEO在听证会上甚至要求政府下场监管;欧盟也即将推出世界上首个《人工智能法案》。针对人工智能存在的数据隐私泄露、恶意攻击以及政治和伦理等问题。速途网认为,社会应当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安全体系,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探讨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构建国际性的人工智能安全体系,实现共赢和互利。

而对于企业,应当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构建高效、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人工智能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相关从业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处理和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自主道路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微软这样的AI巨头企业,想要超越确实还需要一些时间,但这条道路更像是逆水行舟。或许是李彦宏的“还有三个月”,或许是刘庆峰的“中文超越、英文相当”,亦或许是王小川的“平行世界”,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人工智能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中美间角力,而国内的企业正通过加大研发、加强监管、扩大市场等多路协同,走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道路上。

(0)
上一篇 2023年5月25日 17:48
下一篇 2023年5月25日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