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言犀大模型:从产业出发,以技术推动价值循环

2023年,大模型涌现而来,为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些大模型以其卓越的智能和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得力助手,不仅引领了产业转型升级,更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体验。

今日,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JDDiscovery)暨京东云峰会在京正式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跨越·产业智能”,旨在用科技重燃产业烟火,用实干推进产业智能。

会上,备受行业期待的发布京东“言犀”大模型终于正式发布。会上,京东云聚焦大模型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新视角、新产品、新合作,分享京东大模型应用实践,推出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升级产品及解决方案。

言犀大模型的发布,意味着京东正式进入“百模大战”的战场之中。京东如何在鳞次栉比的大模型赛道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脱颖而出,为大模型产业打开新的思路,也随着言犀大模型一起浮出水面。

模型搭台,产业唱戏

透过言犀大模型,能够看到京东给出的答案简单而又明确,那就是:将大模型引入京东的优势战场,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生于产业,并服务传统实体行业,在复杂、真实场景中最大化AI价值。

而京东言犀大模型发布环节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淡化了如今大模型发布会各种“刷分”,在数据量、测评体系分数等方面“吊打”国内外主流大模型的环节,更加强调产业化的能力。

也就是说,京东言犀大模型,是一个具有通用能力的“产业大模型”。据介绍,与通用大模型相比,言犀大模型基于京东集团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等领域多年的产业实践和10余年的智能对话技术积累,融合了70%通用数据与30%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具有“更高产业属性、更强泛化能力、更多安全保障”的优势,致力于深入零售、物流、金融、健康、政务等知识密集型、任务型产业场景,解决真实产业问题。

为此,京东也总结了大模型的价值的公式,即:

大模型的价值=算法×算力×数据×产业厚度的平方

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会上表示:“前三个指标固然重要,但技术在产业场景落地应用,创造实际价值才是关键。当产业效率和产业的边界拓展得到质的提升以后,大模型才有了更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这将不亚于又一次工业革命。”

如今全球经济形势正处于恢复的爬坡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的竞争格局。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实体产业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保持竞争力。许冉表示,作为具有实体属性与数字化能力的京东,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京东言犀大模型将产业数据和行业Know-How整合进大模型,做出贴合产业需求,落地于产业链的大模型产品,并在实际场景中不断得到历练。

而在大模型之家即将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在大模型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模型规模,并针对不同行业的场景特点通过将大模型与知识库相链接,进行知识增强,可以使大模型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大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和适应性。在解决现阶段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基于言犀大模型的通识能力,还可以通过链接知识库进行进一步的知识增强。在本次活动中京东健康发布的京医千询大模型,就是建立在京东言犀通用大模型基础之上,能快速完成在医疗健康领域各个场景的迁移和学习,从而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全面AI化部署,能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

为了实现大模型的普惠,现场还演示了京东的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能够为客户的大模型开发和行业应用开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它既具备行业知识库,沉淀了京东自己的零售、物流、健康、金融等行业Know-How,又具备100多种训练和推理优化工具,能将通用模型迅速转化为专业模型。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透露,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将于8月正式发布。

千亿投入,构筑底座

无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还是产业服务的数据,亦或是支撑训练与推理算力,想要构筑千亿级的模型都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回顾京东的技术转型之路,可以追溯到2017年“技术!技术!技术!”口号中,从解决京东内部大规模人力效率问题,到组件化、模块化技术服务对外输出,再到对前沿技术进行探索和有秩序地创新。截至目前,京东在技术领域已经投入累计投入1000亿、申请专利超过20000个。

而在大模型技术的积累方面,则要缘起于2021年,京东推出十亿级模型K-PLUG,并在随后的2022年,推出了百亿级模型Vega,本次发布的言犀大模型,参数规模则达到了千亿级。

同时,为了支撑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京东云还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工具链,包括支撑大模型研发的基础设施——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向量数据库,以及全新升级的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高性能存储平台云海、软硬一体虚拟化引擎京刚等核心产品。同时,京东云还升级了两个能够积累高质量行业数据的平台:全新的优加DaaS和言犀智能服务,来支撑产业应用对数据的新需求。

以身示效,推动大模型普惠

如果你关注大模型领域,那么会注意到京东其实在很早之前,便已经上线了“言犀”京东智能人机交互平台,展示了京东融合京东自身十年客服服务与营销最佳实践以及自研全链路AI能力,打造的服务数智化平台级智能人机交互产品。

图片来源:京东言犀智能人机交互平台官网

然而,言犀大模型在如今大模型混战中的“姗姗来迟”,还能从中看出京东对于言犀大模型的发布似乎还有几分谨慎。

不过,这些“姗姗来迟”的技术,事实上早已运用于京东的健康、智慧物流、智能营销、金融风控等各项业务之中,甚至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例如,在金融领域AI营销运营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简单对话一站式生成营销活动,包括运营策略制定、营销人物调度编排、活动页面搭建、批量生成营销文案和素材、数字化投放等。在电商领域,京东云AIGC内容营销平台能从一张商品图出发,理解商品特征,快速生成电商运营所需的商品主图、营销海报图和商详图等,使得每套图的制作成本降低90%,制作周期从7天缩短到半天,满足商家快速开店和营销的需求。

可以见得,对于京东而言,只有当大模型技术在京东的数智产业链中得到充分验证之后,才更有底气将这些技术开放赋能给更多的伙伴。用自身成功的案例,证明“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而在大会当日,京东还围绕零售、金融、城市、物流等多个场景,发布了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借助大模型能力实现服务能力的升级。

会上,许冉用6个词,阐释了京东的技术追求:成本、效率、体验、可信、普惠、突破。

而如果将这些词分组,可以看到前3个词传承自京东的经营理念,代表了做产品要注重成本、提高效率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的原则。而后3个词代表了京东对服务产业和社会的承诺,体现了一种关注普惠性、追求可信度以及不断突破的理念。体现出京东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卓越来推动行业的发展,造福社会的愿景。

对于大模型的应用实践,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京东科技智能服务与产品部总裁何晓冬也公布了明确的“三步走”规划。目前,京东云已经基于内部实践构建了通用大模型;到今年年底这段时间,京东将经由高复杂场景大规模锤炼,迭代出扎实的产业服务;预计在2024年初,会将大模型能力向外部严肃商业场景开放。目前,京东已经走到第二步,并在内部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在大模型之家看来,京东言犀产业大模型的发布,为大模型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以AI技术为抓手,从产业侧出发,利用科技创新最终回归赋能产业,将为产业链打造全新的价值闭环。

而在大模型之家即将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在大模型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确定最适合的模型规模,并针对不同行业的场景特点通过将大模型与知识库相链接,进行知识增强,可以使大模型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大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和适应性,在解决现阶段问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3日 16:53
下一篇 2023年7月14日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