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offer在玩“人才拍卖”?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把人才放进拍卖库里,由许多企业争相“竞购”,出价高者却不一定获得人才,也或许是因为企业的逼格、文化、前景……总之,人才本身有绝对的选择主动权,双方可以迅速成交,“拍卖行”可以获得人才入职后年薪的12%作为佣金收入。

  当然,想进入拍卖库,人才也必须具备拍卖价值:#互联网人才#、#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年薪20W#为准入标签。

  关于招聘100offer就是这么玩的。

  


  一个机智的少年

  今天做客小西访谈的是100offer创始人贾智凡,他强调说:“我们是反着来的。”所谓的反着来,就是当候选人通过100offer的筛选后,会收到很多来自企业的面试邀约,候选人可以很自由的去挑选自己满意的去面试,也就是前文说到的“人才在拍卖过程中的主动权”,但细细琢磨,反过来的前提应是:人才本身足够优秀到企业愿意去争相竞价,达成条件则就100offer通过它的准入门槛和审核机制先去帮企业HR完成“初试”。

  那它到底有没有“反着来”呢?它似乎又和“帮助企业找人才”的猎头很相近了(包括它“为结果收费”的模式),那二者真的的区别到底是?

  虽然说起来有点绕(我都要被绕进去啦!),但笔者认为核心是100offer在解决招聘的“效率”的问题,这更像是“互联网+猎头”的体现,通过互联网化的手段去吸引高阶候选人和企业,通过“网络拍卖”(直接拉近人才和企业的距离)的方式加速成交(更快速的收到佣金),当然,为了保障用户体验,通过严格的审核机制去提企业HR先去筛一遍人才,这样企业方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大量的符合需求的简历,同理,人才也会迅速收到大量的面试邀约便于选择。

  和传统招聘网站相比,100offer为结果付费,不在乎海量职位海量简历,而在乎成交率,和传统猎头相比,其用了更多互联网化的方式,提高了成单率和双边满意度,所以相比“高端人才招聘”和“互联网人才拍卖”,更愿意称100offer为“效率招聘平台”,笔者认为这是它最大的卖点,其他只为高效而服务。

  其实,解决招聘的效率问题,这与贾智凡创业的初衷并不违和。

  创业前,贾智凡专注投资,很多投资人投着投着就去创业了,我认为这从根源上讲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某种需求,他们想改变一些事,成就一些事,所以他们会执着的去发现那些可以促成改变的细节,或者说目前存在的某些痛点,贾智凡发现的痛点是:在投资的过程中走访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他发现,不管是在硅谷,还是在国内,他们招人特别难。

  当然,一个创业团队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再到四个人,当有了CEO后,他最先要找的人不是HR,而是CTO、COO(或者财务合伙人)等等直接影响产品或者销售的关键同伴,这就意味着,企业早期的招聘就要落在这些包括CEO在内的关键成员身上,那么,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创业效率。

  这就是贾智凡要在市面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大小玩家的时候,做一个不一样的100offer的原因,因为招聘的效率问题依旧存在,就得有一个解决效率问题的工具。

  创业后,贾智凡也很快亲尝了“招聘难”的苦果,他懂投资,却不懂技术,创业初期迫切的需要一个CTO把产品落地,于是他只好亲自去招聘,并尝试了各种想解决方案。

  比如,去BAT挖人,在百度,贾智凡的朋友竟然帮他在百度约了一个会议室(请不要人肉这个热心的朋友),让贾坐在里面随时准备面(xi)试(nao),自己在外面游说那些想动动的工程师们进来面试,当然,结果是一家创业公司难以吸引说服百度的人才加入。

100offer在玩“人才拍卖”?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又比如,去复旦(贾的母校)软院宿舍楼找学弟加入(兼职),结果跑了几层楼收到的都是拒绝回复(相关专业非常抢手),好在又遇到了一个热心学弟,这个学弟充当了免费猎头的身份,开始帮贾智凡找合适的同学过来面试,几番周折,100offer收获了一个学霸。

  为什么,初期100offer的招聘尝试反而多在传统的线下呢?

  其实,创业公司的早期合伙人、核心团队,很少是通过传统招聘网站搜罗的,因为在海量简历信息里苦淘人才无异于大海捞针。同理,无论在企业发展的任何时期,当急缺人才的时候(互联网企业永远在“缺人”),有一个高效的招聘平台都甚为重要。

  当贾智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组建了一个四五个人的团队后,他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了市场上迫切需要这样一个破局的平台。

  100offer是贾智凡的第一次关于创业的尝试,创业后,他才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

  最初团队里的4、5个人也都是第一次创业,如何做产品?如何做推广?这对于贾智凡团队而言个个都是坎儿,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下,大家欢天喜地的迎来了第一版产品,一个月后,没什么用户。。。

100offer在玩“人才拍卖”?你看到的只是表象

  (大家内心是崩溃的)

  但在“0”的情况下做所有可以做的尝试是贾智凡的习惯,和招人一样,团队的人开始为用户奔走(招聘行业是个特殊的存在,很多互联网产品只需要服务一端,比如产品做好了,去吸引用户就可以了,而做招聘需要服务好双边:企业和候选人),他们做过低廉的广告,也学猎头去给候选人打过电话,还拉了好多创业起来来站台。。。结果发现所有的尝试都无法满足“高效”。

  最后,100offer团队在一家技术论坛发了一封帖子,描述了产品和情怀后,竟意外收获了很多热心的支持者,并且一下子有了2k个注册用户,虽然这些用户不一定是有效用户,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去有针对性(技术人)的去做企业的推广,终于开始有了一个招聘平台的样子,所以互联网、程序员拍卖的这个切入点或许并不是一个偶然。

  后续,贾智凡针对这些有效的候选人和企业做了持续性的线上人才拍卖,而后100offer也在不到两年间先后完成了A、B轮融资,岗位也从程序员扩张到了互联网的其他岗位。未来,100offer也要逐步向二三线城市扩张。

  最后,笔者推测,在互联网这个行业去做“重度垂直”,就像它最早着眼“程序员拍卖”,而后又扩散到市场、营销人员等其他职位等一样,我相信100offer若干年后会把针对互联网行业的“效率招聘”模式复制到其他行业。

  作者:李婷西 长期霸屏速途网首页却总也成不了网红的《小西访谈》创始人。

  更多访谈故事,请关注小西访谈(ID :xiaoxifangtanshi)

(0)
上一篇 2016年3月29日 12:12
下一篇 2016年3月29日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