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专车司机罢工引出的三点思考

  4月15日,北京用户在打车平台上发现叫车困难。这是由于部分滴滴快的和人民优步的司机选择在繁忙的周五晚高峰停运导致的。专车司机用这种方式针对司机端补贴的下降进行抗议。在事件发生的3天后,笔者试图分析这个事件背后的一些问题,带您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关于司机与用户补贴

  我们必须承认一点,在北京无论是司机还是用户,补贴都在减少。作为用户,其实还是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因为确实降低了从前的出行花费;而作为司机,就不是那么能接受了。司机认为补贴少了,通过罢工的方式可以让补贴涨上去,但是这种想法未免过于天真。

  滴滴专车自从2014年8月19日上线以来,到如今已经运营将近20个月了。在这20个月中,补贴有多有少,司机的加入司机的退出,在这20个月中都发生过。这次的停运也是部分司机,还是有一部分司机在坚持着,滴滴还是正常地运营着,为什么?

  笔者认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随着滴滴对于司机与用户补贴的下降,用户一端在无数次的对于打车软件进行重新选择,司机这一端也面临着优胜劣汰。用户选择的是哪款app能够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带来更多的优惠;司机在开专车如何能收入更多的问题上纠结。在最终,我们一定会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司机开专车不再是为了补贴,乘客真正能为服务的高消费买单。如今的专车司机良莠不齐,不时就会有一些负面新闻爆出来,补贴下降可以留下愿意提供优质服务的司机。滴滴降低的是补贴,但是提高的却是司机服务的平均水平。

  关于埋怨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用户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更多的会去埋怨司机,而不是这些打车平台。

  从前,我们经常看到用户对于打车平台的埋怨,比如该给的优惠没有给,实际乘坐的车与app内标注的车型不同等等问题。但是,在这个事件中,用户对于司机的埋怨却多一些。原因是在于用户认为在车上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打车平台负责,而这个事件中使得用户无法享受打车服务的并不是打车平台,而是提供服务的司机。所以在这个事件发生后,用户更多的是在埋怨司机,而不是打车平台。

  关于未来

  在未来,打车平台会是怎么样的?

  笔者认为:未来的打车平台会提供更多的服务给用户,并且在费用上的提升也会被用户所接受。

  如今,用户的在用车方面的需求客观存在,支撑平台发展的资本处于持续投入的状态,在共享经济下愿意提供服务的司机也存在,这三者是支撑打车平台能够平稳发展的基础。打车平台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服务品质进行提升,这种有效的方式绝不是提高补贴,而是逐步建立起的一种平衡的奖惩制度。在这种平衡的奖惩制度下,司机用户不再去纠结支出与花费,司机提供更好的服务给用户,用户花费更多的钱去享受服务,打车平台获得更多的盈利。

(0)
上一篇 2016年4月18日 18:22
下一篇 2016年4月18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