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时代来袭,传统医院如何沉着应对?

  传统医疗行业由于其行业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封闭性而壁垒深厚。自从去年李克强总理鼓励互联网+以来,医疗行业也随之进入“互联网+医疗”,当互联网迅速占领变革各行各业的时候,传统医院该如何沉着应对,从科技浪潮中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呢?

互联网医疗时代来袭,传统医院如何沉着应对?

  4月26日,健康界尚医图书举行“互联网+医疗健康”主题读书会。广东省人民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全军医院信息化研究与技术支持基地主任、《互联网+医疗健康——迈向5P医学时代》主编陈金雄,结合多年来扎根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分享了其对5P医学时代下互联网医疗的理解。

  医学正迈向5P时代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不能指望治疗,治疗只占8%。医疗不是万能的,在人的生命中,医疗只能决定很小一部分,这是医疗的本质。”陈金雄说。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4P医学(防性、预测性、个性化、参与性医学)的概念。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后,4P医学进一步发展为5P医学。

  “多年的医学实践,特别是国内,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医学模式阶段,还没完全实现向生理、心理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模式转变。”陈金雄指出,在他看来,国内的医学模式急需向5P医学转变。

  传统意义上,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当碰上互联网,在5P医学时代又该如何定义呢?“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医院的第一个职能就是连接患者与医生,连接患者与服务。”陈金雄解释道,当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转变的时候,就不再是单打独斗了,互联网医疗更强调业务的协同,导诊、挂号、检查、手术、用药等患者服务在互联网+医院时代都需要协同起来。

  顺应5P医学潮流,怎样才能客观、科学地解析互联网医疗?读书会上,陈金雄说:“我在医院工作了20多年,虽然不是医生、院长,但对医院整个的业务、流程都非常熟悉,又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所以,我一直认为既懂医疗且懂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客观地理解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时代来袭,传统医院如何沉着应对?

  5P医学时代的“互联网+医疗”:消灭医疗痛点

  传统医疗痛点为何如此之多?“医疗模式的问题,医疗模式出现了偏差。”陈金雄坦言,当下的医疗仍是以生理医学模式为主,重医疗,轻预防。

  痛点也意味着机会。在传统医学业务模式下,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所有业务都在医院里面对面地完成。互联网时代,当患者和医院连接后,这些发生了改变:原来挂号、取化验单、报告单这些只能在医院里面以纸质形式进行的环节都可以移动到微信、支付宝、APP上,还可以进行预约、导诊、服务提醒等。

  当患者与医生通过互联网连接后,医疗服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轻问诊、导诊、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都可以在线进行,甚至可以推出“Uber医生”式服务。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正在往医疗领域切入,在某个特定的疾病里,机器人的准确率已经比医生高了。为此,陈金雄首次提出“医疗新常态”,即“医生不再是单打独斗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服务患者。”

  陈金雄认为,在迈向5P医学时代的过程中,医院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很多转变。第一,可以改变医疗模式,实现由传统的生理模式、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相结合的5P医学模式转变。第二,重设(再确认一下)服务形态。移动医疗的移动性、便利性使得医疗服务能更加有效、协同。第三,重构从业关系。例如医生集团,正是基于互联网的连接性,把自身与患者连接起来,从而绕开医院。第四,倒逼医院改革,特别是实体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革。

  第五,再造医院服务流程。在这一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早已凭借自身平台的优势实现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领取检查报告单,极大地方便患者就诊。第六,减低医疗成本,减少众多原来需要在医院完成的流程。在这方面,

  互联网医疗仍充满挑战

  尽管诗和远方已现,但眼前苟且依旧:医生数量、精力有限,且被束缚在体制内;患者看病也存在偶然性、低频化等特点;老年病人占大比例,使用移动终端的意识有限……一道道荆棘布满在互联网医疗的道路上。

  对敢于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的企业,陈金雄表示钦佩:“移动医疗是新的东西,一定要突破,如果按部就班去走的话,就没有机会。但是,如果你突破现有底线或边界的话,可能又会冒很大的政策风险,一旦政策发生变化,钱就可能打水漂。”在他看来,政策壁垒也是当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挑战,需要不断地完善。

  与政策现有的壁垒相比,互联网医疗还有更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现有的移动医疗企业都面临着商业模式问题,如何盈利,养活自己,未来,这是绕不开的话题。”陈金雄如是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可穿戴设备遍地开花,可携带血糖仪、腕带等大量用于病患健康指标监控,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此外,互联网下的医疗责任如何界定,大型智能设别的监测和维护等,一个个难点摆在互联网医疗面前。

  患者、医生、医院该如何转变?

  互联网冲击下,传统的医疗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将重构,作为医疗核心三方的患者、医生、医院该如何应对这种转变,在互联网医疗浪潮中突围而出?

  患者:适应互联网,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南方医院副院长李长莎看来,患者第一要学会利用云端的诊疗资源。“未来如果不懂如何用移动互联网来预约、挂号,提取化验单、检查报告单的话,看不上病会变得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就需要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滴滴打车让很多老人打不到车了,为什么?就是因为车不是在路边了,而是移动到云端了。”未来,病人也应该学会利用云端的诊疗资源。

  此外,患者还需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管理自己的健康。例如微信运动,通过跑步排行来促使人们管理自己的健康,进行健康档案管理,随时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在陈金雄看来,未来的医学更多的会以病人为中心,病人需要更多地管理自身的健康,与医生成为合作伙伴,医生只为病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决策。

  医生:利用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

  互联网医疗下,医生资源将打破医院的围墙,流动起来。当医生不再固定在一家医院之后,医生依托原有医疗机构而产生的品牌将会被稀释掉。

  “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医生都要学会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陈金雄说。例如,医生集团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拓展自己的知名度和粉丝,增强自身的品牌效应。互联网时代,这是医生的一个出路。

  医院:打造智慧医院

  互联网时代的医院,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服务平台,连接患者和医生。“患者根本不用到医院来找医生,直接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连接上医生。”在陈金雄看来,未来,医疗业务协同将更高,分布将更广,类似于医院可以提供检查、检验的第三方机构将出现,患者不一定要在医院寻找服务。

  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这要求院长具有更好的决策和使命,智慧医院建设是发展方向,也是很好的探索路径。”这样,实体医院与智慧医院结合起来,形成服务的全覆盖。

  从4P医学时代到5P医学时代,传统医疗行业再也无法敝帚自珍,在互联网+医疗的时代浪潮下,唯有强化医院与医生自身素质、极力改善医患关系才能继续走得稳稳当当。

文章转载自:搜狐新闻

公众号ID:sutujiankang

交流、投稿、商务合作

(0)
上一篇 2016年5月6日 09:47
下一篇 2016年5月6日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