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学生用上作业APP,学习神器or慢性毒药?

  (速途网1月6日综述 报道/彭盼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在线作业APP逐渐在中小学“流行”起来。曾经,老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需要学生“奋笔疾书”或“晨起朗读”;现在,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一键完成。听起来似乎不错,但也有不少作业APP曾遭到家长们的吐槽。

  当小学生用上作业APP,学习神器or慢性毒药?

  成都市高新区王先生的孩子就读于成都芳草小学一年级。孩子入学时,老师推荐家长们下载了用来布置作业的“天天向上”、做数学作业的“速算盒子”,以及做英语和数学作业的“一起作业”,孩子每天都通过手机才能完成作业。在北京,小学广泛使用的APP有“一起作业”、“阿分提”、“酷说北京版”、“盒子鱼”等。在广州,数据显示,约90万小学生中,有一半学生使用APP软件写作业。这些软件上可以组建班级,学生输入老师提供的邀请码,就能进入该软件上的班级。家长和老师则各自下载家长版、教师版使用。学生能够在这些软件上做作业,学习课程;家长能接收老师布置的作业,看到孩子的完成情况;老师则能布置作业、口语打分、教学评估、批改作业等。

  当“互联网+”渗透到教育行业,作业APP走进校园。部分人认为,在线教育模式是大势所趋,作业APP能够对学校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帮助。

  首先,教育APP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源,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优质并且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APP上的课程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限度地平衡各地区教学资源的差异,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

  其次,通常情况下,APP上的课程设置都讲究“寓教于乐”,赋有很强的趣味性,甚至会设置一些小游戏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相较于传统古板的黑板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或将得到更好地激发。对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作业APP以口语和听力练习为主,能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前好多学生不愿意当众开口,这个软件可以让他们自己在家练习口语,而且软件还能评判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小学的英语老师说。

  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还可以利用作业APP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打分、在线教学评估等,能够提高批改作业的效率。此外,作业APP将对学生的每次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记录。通过对这些数以亿计的学习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进行个体差异化教学,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也有人认为,作业APP也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是孩子成长路上容易产生依赖性的慢性毒药。

  一、作业APP本来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推广使用的,但某些APP竟然自带吸金功能。

  有的作业APP上有作业,也有自学功能,自学内容需要付费使用;有的作业APP上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免费课程和自费课程。学生学习完毕后,会进行打分,学习自费课程的学生将获得更高分数。这样家长和学生难免产生攀比心理,从而不得不购买自费项目。

  二、长期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将影响学生视力。

  教育部门称,APP学习软件上主要作业都是听和读,不需要长时间盯梢,对视力的影响不大。笔者下载试用了一款英语学习软件,虽然听和说占了大部分,但学生必须在软件上点击相应的按钮才能进行录音及语音播放,朗读的时候也得盯着屏幕上的句子。作业APP即使再方便,也必须控制使用的频率。

  三、学生对于学习APP的使用,有可能真的会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收不住手了。

  除了学霸之外,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本身并不是特别积极主动,大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想学、没有学。如果有投机取巧的办法,比如作业APP直接给出答案,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有可能钻进去。

  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在APP上学习语文、英语等语言类学科,的确有一定效果。但也有家长认为,“在手机上做作业,基础并不扎实,手写对于孩子印象更深”。

  老师布置作业,并且不厌其烦地讲解,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训练其思维能力。一些作业APP直接给出答案,虽然应付了老师的作业,但是对于贪玩的学生来说,也埋下了一颗阻碍他挖掘自身思维能力的依赖性慢性毒药。

(0)
上一篇 2017年1月6日 21:09
下一篇 2017年1月7日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