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变,并非喊个口号而已

不知不觉得有好几年没写过文章了,记得在2011-12年的时候连续写了两年博客,每周都能坚持写上1-2篇,每篇的评论数都在一百条以上,当时的博客人气不逊于现在一个十万粉丝的公众号。偶尔还在想,如果当初一路坚持下来,是否现在已经成别人眼中的大咖,又或许可能成为整天吹牛逼的砖家。

想改变,并非喊个口号而已

先做个自我介绍吧:本人姜敏,年过30但还在向事业有成的路上努力,09年从站长身份开始接触互联网,在学习网络推广的过程中遇上28推,参加了28推第一期的公益培训,任二期、三期公益培训的副组长,当初算是以优异的表现得到了牟长青老师的认可并加入28推创始团队。玩过微博、淘客、淘宝、微信和自媒体,也曾开过公司创过业,在职场中从基础的网络推广专员到推广主管再到运营经理,去年在有点牛任大区经理,经历看起来颇为丰富,其实然并卵,比起当初28推一起培训的很多学员差得太远太远。曾错过很多风口和机会,也曾留下过很多的遗憾和后悔,请备好美酒,以后会慢慢把这些年的经历、经验、教训都分享给大家。

每到月底月初或过年的时候,朋友圈总会是一大片励志的鸡汤,要奋斗、要撸起袖子干,估计很多人第二天都不记得昨天发的豪情壮志说的是什么了,所以马云常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是有依据的。想改变,并非喊个口号发个朋友圈而已,更多的是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处细节。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都想着努力把自己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但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做,不知从何入手,再加上思维不够活跃、自律性差、执行不到位等等,做出来的结果肯定不尽人意。

那么,普通员工与优秀员工的差别在哪里?


工作态度


前辈说过很多,大道理听过很多,却依然混不好,甚至完全没有考虑过什么是工作态度,要么觉得拿着这点工资干这么多事足够了,要么觉得自己还年轻稍微玩一下先,站在个人或老板的角度其实都没错,错就错在这是对我们自己成长的不负责和浪费青春。做得不开心、收入没提高可以换个工作,老板也可以换个人来接替你的工作,都是每天在上演的剧情。

换个工作就能解决问题了吗?非也,换工作也只是提升了几百块而已,因为在能力和职位上没有提升,同等职位到哪都差不多这个行情。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第一份网络推广专员的工作只有1800不包吃住,3个月后的转正工资并没增加多少且公司比较传统,我选择了辞职,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直接应聘推广主管,薪资5000,仅仅用了3个月就实现了完美的跳跃。可能很多人不相信,也可能觉得我在面试时肯定吹了不少牛逼,事实真没有,而是我在第一家公司的3个月时间里实操经验可能比很多人一年甚至几年还要多,我试遍所有看到或了解到的推广手段,想尽各种办法提升数据,把一天时间当成两天用,除了睡觉的几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心思都放工作上,最重要的是成就和积累了很多可追溯的数据和案例,在应聘的时候,直接用案例来面试,成功率100%,再到后面的运营经理也同样的道理。现在还偶尔跟第一家公司的同职位同事联系,他们有些还在做着最初的网络推广专员工作,工资依旧两三千,不禁感慨,这么多年他们到底干什么去了。

说这些,并不是要证明我多优秀,只是我深刻明白,工作虽然是为公司的,但成长和积累是自己的,真的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收获多少回报,没有想通这个道理,很多人估计N年后还依然是老样子。当然不是鼓励大家频繁跳槽,如果公司是有前景的,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职位的提升,同样的道理。

几年前我挺喜欢看周鸿祎的博客,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他,我倒是被他那种直接犀利的语言所感染,比如那篇《360需要的,不是打工者》就对我想表达的工作态度做了个很直接的解析,有兴趣可以百度看一下。

工作态度源于自己有没有真的逼自己一把,有没有用一种较真的心态去工作,有没有把每份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最重要的是有没有考虑过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工作规划


在接到上级工作安排就忙碌去做,做到哪步算哪步,遇到问题再去想解决办法,但这往往是最致命的,这样在后续的工作中只会不断扮演消防员救火的角色。我老家是农村的,每年回家我都会到一些新建的房子去参观一下,很多主人都会说这里没设计好,那里没考虑到,导致很多房子要么建成后重新拆墙修改格局要么就抱着永远的遗憾装修入住。几年前我也在老家建了个房子,但在没开建之前,我自己构思了很多格局,找朋友做了3D效果图,还到猪八戒花了几百块收集了上百种设计,就是不想让自己的房子落下一些没考虑周全的地方,后来一切都按着我的规划来施工和装修,出来的结果自然是完美的。

工作又何尝不是一样,如果在接受一个工作安排时,先把整个规划做出来(可以用思维导图),需要准备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等等,也可以以结果为导向往前推,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结果,甚至多做几个不同的版本做对比,反复推演,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列出来,待确定最终版本后就只剩按着计划来推进和优化就行了。

没有规划的去工作,都不会是很顺利的,你都没设计好路线,工作怎么会跟着你的路线走?永远等着别人安排工作估计更不知道规划为何物。


执行力


去年28推319新媒体大会上互联网博士说过一句:执行力就是自尊心!在圈子里疯传了一年,成了很多公司的格言,也成了很多人的签名。同时想到以前马云说过的:一个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我宁可喜欢一个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港真,这年代点子真不值钱,执行才值钱,除非去搞理论派的吹水培训。

可偏偏很多人喜欢每天喊着这句口号用着这个签名,却找着各种理由来掩盖没完成的工作的事实,很多时候理由看似很充分,但上级真不是傻子,只是看有没必要跟你较真而已。

记得2011年28推公益培训的时候,第一个任务是做微博粉丝,有一个增粉方式是最笨最有效的,就是找发布#互粉#话题下的用户,你关注他,他关注你,回关率起码7、80%以上,然后关注满2000人后再全部一个一个去取消关注,重新开始循环,算是有点点类似骗粉的形式,但要知道草根在没资金没资源的情况下从0开始,除此之外再没其它更好的方法,原理很简单,大家都懂,就是不断的点点点,能点多少就有多少,最后一期任务下来,有人只加了几十个粉,有人却拥有了2万粉丝,但很多人不知道,人家那是点坏了几个鼠标的结果。

几年过去了,之前做微博执行力强的很多人后面都专注做微博,再到微信,现在也成为行业的大咖,拥有数百数千万粉丝,资产千万甚至亿级。而在几年前的某年某月某天,同是28推公益培训的学员,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做着同样的事情,仅仅因为当初的执行力差异,让整个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执行力一定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


学习创新


相信每个人都想学习成长,经常都在思考怎么能快速成长,甚至想着如果人类的大脑可以复制就好了,把聪明人脑子里的信息全复制过来。别天真了,这个除了自己真没人能帮你,别人的聪明不是天生的,只因为别人比你更努力,比你更自觉去充电,比你更善于利用时间而已。


我以前一个外企公司的法国老板,点子很多,想法很新颖,基本像美国硅谷的一些最新玩法都能第一时间获取,之前一直好奇他这么多点子怎么来的,后来发现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哪怕加班到凌晨3、4点,第二天7点都会准时到公司,打开RSS把全球所有科技相关的资讯都看一遍(前几年RSS订阅还比较流行),每天7-9点为固定的知识补充时间,从不间断。我也曾跟着他尝试了一段时间,确实对于思维的扩展、实时信息的掌握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后来始终是意志不够坚定,没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

创新是基于能掌握大量信息的情况下融合在一起,才可能会随时冒出一个结合体的想法,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积累,想破脑袋也不可能出一个新点子,所谓的闭关修炼也可能是闭门造车而已。再者,学不会创新可以先从模仿开始,看到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先照抄行不,多找几个优秀的案例结合起来行不,再融入一点点其它模式的思路不就变成微创新了么。总得先学会爬才去学怎么走。


先规划起来,行动起来吧,给自己制定每天一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坚持一段时间后也许你的世界观会完全不同。不然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解决问题


去年有一次季度会给有点牛回来总部的拓展经理做了一次培训,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我们的使命是为解决问题而生!如果一切都跑得很顺了,都不需要我们去跟进就能很好的自动化运作了,那么我们的价值又在哪里?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像小米一样为发烧而生。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处处都可能会有问题,有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有些可能是你先发现了,然后呢,普通员工只会一直报怨问题没解决工作进行不下去,而优秀的员工会去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各种解决方式,慢慢也就培养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商人更会把问题当成一个商机,这就是区别。

也有些人会说,这个问题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解决?在信息这么发达的今天,度娘上找不到答案吗?微信微博上找不到答案吗?再不行就专门拿这个问题去找资深的人请教探讨。但是,对于答案绝对不是问别人直接给的,不然这个依旧不会成为你的经验,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你依旧不会解决,问人要鱼不如自己学会钓鱼。


关于自我改变这个话题要延伸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几点算是我觉得工作中比较重要些的而已,观点不一定正确,仅作参考。

本账号会坚持写一些比较实在的东西,如果觉得有用,记得多多捧场,也可以加我个人微信/QQ:2895660

(0)
上一篇 2017年2月17日 22:34
下一篇 2017年2月19日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