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像极了放大版的自动贩售机

  近期,国内首个商用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box)宣布完成A轮系列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官方预计一年内会完成5000个网点铺设。在此之前,F5未来商店也已经获得了创新工场3000万元A+轮投资。除此之外,娃哈哈也对外宣布要3年开设10万家无人便利店,阿里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推出了首家无人超市“淘咖啡”。便利店无人化时代是否真的已经到来?

无人便利店像极了放大版的自动贩售机

  Amazon Go还在内测 国内无人店却已花样百出

  关于无人便利店,亚马逊早在2016年就宣布要推出Amazon Go无人便利店。在Amazon Go里,消费者第一次进店前需下载Amazon
Go应用,扫码便可进、离店,店内无营业员,消费者完全自助式选购,然后店铺再通过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将消费者选购的商品放入其手机购物车中,在消费者离店时自动完成付款,这也正是Amazon
Go主打的“Just Walk Out Shopping”(拿了就走)购物体验。但由于技术原因,目前Amazon Go依然处于内测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

  而在国内,也出现了类似于Amazon
Go这样的无人便利店——TakeGo,同样利用了各项智能技术,实现了消费者扫手进店、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无人店智能化操作。TakeGo通过射频技术自动检测商品在货架上的取下或放回,并在消费者的虚拟购物车中进行追中,消费者离店时系统会自动在其支付宝或微信上完成扣款,这样,消费者无需手动支付就可以直接带走商品。

  以上两类无人便利店最大的特点是,店内无人值守,系统也会帮助消费者自动完成付款,而接下来这些无人便利店则需要消费者在购物时扫码付款。例如前不久在上海出现的缤果盒子无人便利店,消费者首次进入时需微信扫码关注其服务号完成验证,当消费者在店内完成商品选购后,收银台会自动完成商品检测,然后消费者扫码完成付款。除此之外,还有便利蜂、小e微店等无人便利店,而罗森也在2016年底开始尝试无人便利店。

  对消费者来讲,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几款无人便利店,其“无人”之处主要体现在店内购物无营业员、付款无收银员两方面;在支付方面,除了Amazon
Go和TakeGo是系统自动在消费者账户上结算外,其他便利店都是需要用户手动扫码支付的;而在店铺经营的商品种类上,与传统的便利店商品区别不大,基本以消费者日常急需的饮料、食品、生活用品为主;在选址布局上,诸如小e微店、缤果盒子、TakeGo等都以中高端场所为主,而Amazon
Go、7-Eleven的无人便利店,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并没有实际落地。

  它更像是放大版的自动贩售机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有大型电商开始谋划建立无人便利店,到2017年已经出现了好几家不同模式的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能之所以受到资本的关注,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它较传统便利店在技术上有了革新,消费者在店内购物全程无人化操作。不过便利店之所以叫便利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消费者便利,因此做无人便利店也得考虑选址、密度、商品种类、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也要考虑消费群体和如何盈利等问题。

  然而在笔者看来,尽管无人便利店拥有许多智能技术,让购物无人化,但越看它越像是放大版的自动贩售机。从商品种类上来看,目前大多数自动贩售机更多的是售卖一些饮料、零食等商品,多布局在地铁站或者一些商圈附近,而无人便利店则不同,它还增加了早餐、便当、下午茶、生鲜、生活用品等自动贩售机少有的商品。然而,无人便利店中许多都是实体货架陈列商品,存在货架、货物被顾客弄乱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人力前去整理,自动贩售机却只需要完成不定时的补货,无需再耗费人力进行货架整理。

  从布局、坪效上来看,目前大多数自动贩售机多密布在地铁站、商圈等位置,并已形成布局上的规模,以日本为例,曾以500万台自动贩售机规模使年销售达3000多亿人民币,即单台占地仅1-2平米的贩售机日销售达168元,而无人便利店坪效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相对于无人便利店来说,单个的自动贩售机无论从硬件成本到运营成本来说,都会比目前的无人便利店更低。在防盗方面,尽管目前有无人便利店利用了新技术对店铺实行智能化防盗管理,运营方远程监测店内情况,但相较于自动贩售机来说,这便增高了店铺的防盗成本。

  另外,从无人化程度来看,目前的无人便利店除了店内无营业员、无收银员外,似乎并没有哪里体现出便利店无人化,目前这些无人便利店依然需要许多人力,对店铺进行远程监控、人工补货等,从这一点来讲,可以说自动贩售机其实早已实现店铺无人化了。

  在服务上,传统的“有人”便利店往往能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情感服务上的体验,而当便利店无人化之后,消费者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机器和商品,那么这和自动贩售机购物体验又有什么区别?对消费者来说,购物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亚马逊Amazon
Go此前因为技术限制,一个店最多20人同时进入,如果店内消费者或物品移动速度过快,系统将难以正常运转,这也导致Amazon Go至今依然处于内测阶段。

  如今消费者不再只关注商品本身,也更关注消费体验,尤其在新零售趋势下,消费者更注重线上线下以及物流三者相结合的购物体验,比如一些电商布局的线下店铺提供周边配送和线上下单等服务。而对于无人便利店来说,恰恰缺少了配送服务这一环节,这也让其又多了一分挑战。

  近期,阿里巴巴在第二届造物节上展示了“淘咖啡”无人超市,淘宝实名注册会员可扫码进入店铺,选购货架上商品,购物完成消费者只需通过两扇智能门便可完成商品付款。然而,尽管“淘咖啡”突破了目前无人便利店的一些技术难题,阿里方面却也表示,阿里目前暂时没有将其商用的计划,做“淘咖啡”只是阿里改造线下零售搭建的一套场景解决方案,是为了方便零售商未来更容易地开店。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其他品牌的无人便利店还是“淘咖啡”无人超市,尽管降低了传统便利店的人工、店铺面积等成本,但反之而来的是技术成本的上升。

  总的来看,无人便利店要想规模化发展,必然要降低其在技术和商品的管理上的成本,由于无人便利店对选址、消费群和售卖商品的类型等方面,有着比自动贩售机和传统便利店更精准的要求,因此,想要迅速规模化的复制的难度当然也就更大。目前,无人便利店给人展示出的更多的是黑科技,但不管是便利店、自动贩卖机还是无人便利店,对商业投资者来说,投资无人便利店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它们来实现盈利,这就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力,去探索一条让无人便利店从黑科技概念转向便利店的下一个盈利风口的路径。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8日 09:52
下一篇 2017年7月18日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