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近期,由于缺了“中国芯”而被美国一纸禁令“一剑封喉”的中兴通讯“事件”让无数国人扼腕痛惜。但这并不影响那边厢一些企业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比如吸引着近4亿眼球的映客直播们。

眼下,他们正顶着“注意力经济”的光环,欲图以上市融资再为自身“引领未来”的形象,来一场“加冕秀”,尽管他们都还在亏损,尽管政策监管的“大棒”随时可能加码抡起。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一枚小小的芯片警醒国人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也意味着旨在模式创新的所谓”注意力经济”永远主宰不了未来。而坐在“风口”上被吹起的映客直播们,也只是当下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即便再获资本“加持”,到头来或仍落得一地鸡毛,成为时代“弃儿”。

“娱乐至死”时代的推波助澜者

不久前,在某卫视的一档王牌节目中,号称直播界“老大”的映客直播创始人奉佑生意有兴趣地和主持人聊起映客直播当初的招牌式口号——“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并称映客直播当时立志要一网阅尽全天下的“美女”。无疑,映客直播这一口号极大迎合了“睡什么睡,起来嗨”的网络幽灵族们的胃口。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的确,直播最火的前两年,各直播平台纷纷网罗了一大批美女网红,并将她们打造为烧钱吸睛的工具,为此各大平台还使出浑身解数明争暗斗,
欲图将全天下的“网红”美女招致麾下。

一时间,午夜时分的无数手机屏幕都演变成一个个喷薄着荷尔蒙和口哨声的大秀场,各大网红莺歌燕舞间,仿佛缔造了一个个现实之外的虚拟“夜总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因“洪荒之力”一炮而红的傅园慧,曾被邀请在映客直播做了自己的直播“首秀”,但其在直播过程中没有像多数用户想象的那样表现得如何调皮可人,反而在直播过程中一个劲地在拒绝用户刷礼物,并且一直在看表,等待1个小时的直播时间结束。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据说,那场直播吸引了千万人次的观看,但实际效果却大大低于预期,傅园慧镜头前后的一贯真实让习惯于网红在手机摄像头前浮夸做作以刺激感官的直播伪面具被撕下一层。

那一次直播,引发无数人对“网络直播的价值观和意义何在”的反思,甚至直指所谓的“全民直播时代”实际上是映客直播们自我营造的自嗨“泡沫”。

后来,映客直播又喊出“我不是,但我是”的口号,仿佛要锁定非主流年轻群体作为自身的用户标签,打出“全民直播”牌。如此尽管迎合了部分90后00后“不拘一格,彰显自我”的心理需求,但却引发了所谓“非主流”演变成各种秀“下限””的负能量集中营,甚至出现一系列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极端现象。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眼下,如果说广场舞是中国一个典型的大众型文化舞台,那么网络直播秀场绝对可算作另一个“文化大舞台”。但广场舞大妈们随音乐挥手抖腿间饱含的是夕阳红的精神和养生追求,而网络直播则是波兹曼笔下“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大注脚。

而映客直播们,无疑是“娱乐至死”时代最大的推波助澜者。

在越来越负能量的表象之外,还可能引发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加重社会断层、文化信仰虚无、年轻群体“三观”扭曲。近期颇为流行的段子——“东北经济振兴一靠烧烤,二靠直播”,尽管听起来是种调侃,但细思起来,甚至有可能演变为在全社会泛滥的扭曲价值观“泥石流”。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直播了,博眼球了,上市了,然后呢?

在上述那档电视节目中,奉佑生耿耿于怀同为湖南老乡的国内风投界教父级人物熊晓鸽当年没有投资映客直播。但熊晓鸽随后在回答主持人关于投资标准的问题时,提到的一系列关键词中着重突出了“是否会带来社会性影响”。显然,映客直播们让很多资本从一开始并没能看出其作为商业化项目之外的社会性价值。

互联网科技的飞进让娱乐变得简单,通达人性。但科技和资本一旦过度“赋能”,娱乐至死的结果就不是“通达人性”,而是“拷问人性”。

无论如何,目前各大直播平台的注册用户数已突破4亿人,而映客直播APP的用户也一直都在增加,到去年底据说突破了1亿人,稳居榜首。这似乎可以让映客直播以“流量中心”自居,博得上市圈钱的“筹码”。

可问题的关键也许是,即便赚得了流量,即便最终堂而皇之地上市,但等到网络直播这一剂“春药”药效尽失的那一刻,映客直播们还有多少能笑到最后的底气?

所谓人间正道,历来都是沧海桑田的轮回,古今往来,万事都概莫能外。走过2016年的极度亢奋期,现在几乎所有的秀场直播模式都在尝试转型,直播要变成工具,比如虎牙、斗鱼用来做游戏解说,YY也有产品做教育,或者尝试知识付费等,悉数步入正道坦途中。

然而,在映客直播APP的各个直播间中,你会发现美女帅哥唱跳搞怪依然是主要卖点,尽管由于前期的连续叫停让众多秀下限的主播黯然离场,但仍不乏众多“擦边球”式的刺激荷尔蒙之举。而映客直播平台方,还在靠会员打赏、卖广告和其他一些附属产品来赚钱,就像某个县城小剧院里卖瓜子香烟啤酒的摊主。

仍旧停留在将“娱乐秀场”模式中的映客直播,似乎正陷入将这一条道走到黑的不归路上。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注意力经济学”圆不了“中国梦”

互联网风口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几年直播、共享单车、短视频轮番上阵,各领风骚数个月,然而潮水退却之后往往一地鸡毛。

也许正因为于此,作为近一两年正处风口之上的映客直播们此刻纷纷蠢蠢欲动,想赶在“潮水退却“前成功上市,毕竟”过了这村,可能就没这店了“。

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基于用户流量的”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坐上”风口“的企业们绞尽脑汁想将自身所聚集的用户”眼球“以最”短平快“的方式实现消费能力变现,靠谱的商业模式成为考验这些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而对于受众来说,尽管在短期内围绕自身”衣、食、住、行”的消费需求被迎合,甚至被激发,但这种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企业以烧钱补贴持续亏损作为代价的,这种商业模式最终难难以调和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最大化的矛盾,继而弊端尽显。

所以你会看到,在结束前期疯狂烧钱补贴之后,群众出行的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和丰富,但共享单车公司们却动辄被曝出数十亿元的巨额亏损,无法平衡这其中矛盾的共享单车公司于是纷纷销声匿迹。

事实上,近期爆发的”中兴通讯事件“也从另一个更深的层面揭示出更让人扼腕的沉珂——相比于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无论对于企业基业长青,还是对于一个社会持续进步,抑或对于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来书,后者更显得至关重要且弥足珍贵。

况且,一个小小的芯片足可以让一个国家的互联网信息化产业集体“休克”的事实,更赤裸刻骨地惊醒我们,没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围绕所谓产业模式的“双创”是那么的脆弱不堪,掌握核心技术的人稍动下手指,立马”一剑封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尽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梦“的最恢弘篇章之一,但未来可期的美好生活,绝不会是一群人在没有根基的”海市蜃楼“里的自嗨自娱,”注意力经济“圆不了中国梦!

直播vs短视频:娱乐至死时代的最后一剂“春药”

无论如何,映客直播们过去几年几轮融资下来,吸引了百亿元资本的加持,如今又开始削尖脑袋登陆资本市场去为当下娱乐至死的时代添上最后的一剂“春药”。但值得清醒的是,他们代表不了创新的前进方向,更代表不了国家的“未来”,理性的资本当须谨慎审视。

(0)
上一篇 2018年6月1日 10:55
下一篇 2018年6月1日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