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图景初展,腾讯、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奋笔疾书

“碳达峰”“碳中和”火了。

速途网3月16日讯(报道: 乔志斌)自去年9月,中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之后,今年两会期间,“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再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一时间,有关碳中和的话题受到了行业热烈关注以及探讨。

所谓“碳达峰”则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指的是企业或个人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可以说,“碳中和”“碳达峰”对于守护我国乃至世界的绿水青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的福祉,而其实现的过程,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以及数代人的薪火相传。

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结构尚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通过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更低的资源、环境消耗,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而作为走在时代潮头的互联网企业,不仅通过新技术降低碳的排放,同时作为面向各行各业的赋能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此,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表示,虽然信息产业目前已是全球第五大耗能行业,但该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支撑产业数字化,助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并服务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

走在“碳中和”前列的BAT们

而说到国内的互联网企业,BAT不仅在体量上走在了前列,在践行碳减排方面,同样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公开数据显示,数据中心是公认的高耗能行业,2025年数据中心将占全球能耗的最大份额达到33%。全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连续八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因此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比,对于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速途网注意到,互联网巨头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正在通过积极部署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强对于企业在能源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图片来源:腾讯企鹅号

早在1月12日,腾讯便已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通过对腾讯滨海大厦和数据中心进行绿色改造,部署智能供暖、照明系统,可为滨海大厦每年节电约 132.61 万千瓦时,天津数据中心通过余热回收方案,重复利用热能,进一步降低碳排放。据了解,腾讯研发的节能技术已经迭代到T-Block 4.0 版本。

图片来源《百度 2020年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

而作为以AI为核心技术的百度,则利用自主搭建的“飞桨”AI 智能控制系统,规划能源消耗,确保数据中心保持高效能运行。2020年,百度的全部自建数据中心年均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越低越好) 为1.14,能效最高单体数据中心年均 PUE 低至1.08,远低于2020年行业平均 PUE 1.59。

此外,百度还通过风电、光伏和污水回用等众多绿色节能技术应用,提高数据中心清洁能源的使用占比,来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

蚂蚁集团则通过对现有园区以及新建园区加强绿色建筑改造,积极采用液冷等新技术、推动数据中心减排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投资等行动。

此外,蚂蚁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碳中和行动当中,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使蚂蚁自身碳排放、碳减排、清结算、监管、审计等过程公开透明,相关记录可随时追溯查证。

互联网出行公司发倡议,推动碳减排

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在互联网细分领域的企业,同样结合自身业务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碳中和”倡议与规划,推动减排目标落地。

这其中,交通运输作为碳减排的重点行业,2020年占全国终端碳排放15%,是位列于能源供应和工业生产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因此,互联网出行企业作为数字化交通的参与者与赋能者,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同样也要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3月10日,哈啰出行发布了共享出行行业首份碳中和倡议书,倡议以共享出行行业为纽带,带动上游相关产业绿色转型,加速形成“地铁+公交+共享两轮出行”的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同时,哈啰还倡议完善全国两轮换电基础能源网络,提升城乡交通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水平,助力交通能源结构转型。

嘀嗒出行也在近日面向全社会发起了“低碳顺风云种树,随时随地碳中和”的倡议,通过建立顺风车和出租车数字生态体系,持续推动私家车及出租车的运营效率。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数据,嘀嗒顺风车六年累计共享座位超24亿,在提升出行体验的同时,降低社会碳排放。

从早些年的“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智能+”时代,背后是众多互联网企业通过技术赋能的方式,推动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作为走在时代前端的行业之一,在推动产业的绿色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除了自身对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能源利用的综合提效,为其他行业提供范本。

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注重全链路的能源结构优化,从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到完善能源“新基建”,再到通过开放解决方案,深入调整行业能源结构,带动产业链共同实现产业的绿色化和数字化,成为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者。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6日 18:28
下一篇 2021年3月16日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