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遛娃”完成千万元级融资 ,但共享童车长远发展还需跨过几个坎

共享经济的火,这一次烧到了“童车”上……

日前,共享童车品牌“熊猫遛娃”完成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孩子创业发展基金和中汇金资本。据悉,该轮融资主要用于完善产品线和拓展市场。

速途网了解,熊猫遛娃成立于2017年,定位于向2-7岁儿童家庭提供商场景区的亲子配套服务,采用自营+加盟的轻运营模式。但是,共享童车并非熊猫遛娃的唯一业务,智能伴游车、售卖儿童产品的熊猫小站等都在熊猫遛娃的业务规划之中。

近几年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一系列围绕其出现的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像早年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之后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电动车、共享办公等,有的死亡,有的上市,有的不断破圈。

那么,此次获得融资的“共享童车”呢?乍看之下,共享童车属于共享经济的一种,但仔细琢磨后可以发现,共享童车需要一定的场景,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粗犷式共享,同时共享童车需要定点取还。于是,我们发问,共享童车的市场会像其他共享经济一样繁荣吗?

图源: 熊猫遛娃官方微博

共享经济步入平稳发展期,共享童车受益于二胎政策

共享经济从几年前的井喷式爆发,到如今的稳步前行,实际上已从高风口步入了平稳发展期。现今,共享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短途出行骑个共享单车或者共享电动车,手机没电了借个共享充电宝等等,这些共享业态顶住了市场的考验,成为“共享遗珠”,而共享童车的出现,其实是对共享业态的新尝试。

另一方面,受益于二胎政策,儿童用品市场商机也逐渐凸显,近几年也涌现出一系列新消费品牌,像积木品牌布鲁可就瞅准了儿童市场,而很多知名品牌也陆续推出儿童细分品类的产品,比如良品铺子推出了儿童零食。由此,我们看到,众品牌正在努力催熟儿童消费市场,而随着新一代宝妈宝爸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多数品牌从中受益。

所以说,尽管共享童车最早的产品原型是单车缩小版,即适用于儿童的两轮单车。但它的出现体现了新一代宝妈宝爸对于共享经济的接受度,而本身就具有的特定场景性,也让共享童车在出现后并没有立即死亡,反而收获了资本的青睐。

换句话说,共享童车的成熟市场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未来是否会像厂商所构想的发展模型一样前进还未可知。

速途网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它说明了如今这个行业入局者不断。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1.2万家童车相关企业,山东、河北分别以1.65万家、1.59万家企业数量排名前两位。2020年,相关企业新注册1.09万家。仅今年一季度新注册企业便达1285家。

卫生、质量、定价,共享童车要走的路还很长

前述提到,共享童车具备一定的场景性,如果从共享经济中找到一个相似业态的话,共享充电宝以及共享雨伞是一个很好的类比物。

事实上,共享童车的出现确实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结合此前共享经济发展阶段不断爆出的问题来看,共享童车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仍然需要规避几个问题。

首先是安全问题。相较于成人来说,心智身体都未发育完全的儿童更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除了硬件设施外,对童车材质的要求也更高,这需要企业更要注重童车质量,以规避儿童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

其次,共享童车更应该注重日常维护,由于在商场、公园等场景内使用频次较高,折旧速度会更快。

另外,由于去年疫情的出现,公众越来越重视卫生情况,由于共享童车的使用者为儿童,如果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势必会影响其使用率。此前,曾有媒体拿共享充电宝到专业实验室检测过表面菌落总数,结果达到了马桶的5倍,“共享充电宝有多脏”的话题也因此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最后,共享童车企业需合理定价。共享充电宝由于其场景化的定价,频频受到用户的吐槽,而共享童车同样具备场景化的特性,存在“漫天涨价”的可能,这点需要企业注意。

因此,共享童车虽好,但仍需要加强监管,企业也应更加注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现今,共享童车行业呈现出花粉、熊猫遛娃、欧巴等多家平台博弈的局势。因此,对于诸多平台来说,如何更加精细化的完善用户需求与提高产品技能,才是可持续发展,甚至是领先行业的重中之重。毕竟,只有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为亲子家庭出行助力。

(0)
上一篇 2021年4月21日 18:18
下一篇 2021年4月21日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