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鸿蒙OS(HarmonyOS),在很多人眼中,是华为万物互联的起点,也是反抗之下诞生出的杰作,亦是中国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但冷静下来我们再看鸿蒙OS(HarmonyOS),它却面临着“谁来组成头部”的困局。

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6月2日晚间,华为召开HarmonyOS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鸿蒙OS2(HarmonyOS2),以及手表、平板等基于鸿蒙OS的新品。鸿蒙OS2展示出了强大的全场景连接能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华为在发布会上同时宣布本应在今年春季发布的华为P50系列发布时间仍然未知。

虽说操作系统是智能产品的“灵魂”,但失去硬件“躯壳”,灵魂也将无处凭依。作为华为“1+8+N”全场景战略的核心,手机产品的缺席不禁让人思考,谁将成为鸿蒙OS新的“躯壳”。

如今的鸿蒙是万物互联的起点,但设计之初却不尽然

对于鸿蒙,我们已不陌生,作为“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其特色就是通过“微内核”,打造分布式能力,可以搭载在手机、平板、可穿戴、电视乃至汽车上,实现全场景的协同工作。

简单来说,“微内核”可将多设备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平台上任一设备、任一组件的功能,原则上都能够与其他设备实现共享。例如在拍照时,通过手机可以随时切换调用智能电视、无人机等设备的摄像头;在算力缺乏时,可以调用其他设备算力进行存储运算。

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而在发布会上,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便是“超级终端”,通过统一控制中心的终端入口,只需点开所有围绕手机的周边设备,这些设备就会悬浮在手机周围,只需轻轻一拉,即可实现连接,在手机端可以靠用其他端的能力。

可以说,鸿蒙的出现,正是华为站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全场景战略起点。

此前的2019年6月27日,华为正式发布“1+8+N”全场景战略,其中,“1个太阳”指的是手机,“8个行星”指的是平板、TV、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PC八大业务,而“N个卫星”指的是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块的延伸业务。

而鸿蒙,则是“1+8+N”的“+”。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华为于2018年8月24日申请“华为鸿蒙”商标,而该商标注册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与华为宣布“1+8+N”战略的时间非常接近,让速途网有理由相信,“鸿蒙OS”在设计之初,显然不是像今日那样,打造对标iOS、安卓之后的移动应用生态“第三极”,而更像是对标苹果HomeKit、小米米家这类的IoT系统。

在连接上成为巨人,在生态上却是矮子

鸿蒙OS的“IoT系统论”,事实上也表现在昨天发布会上约1个小时的鸿蒙OS介绍环节,几乎通篇都在介绍鸿蒙OS万物互联的能力。

之所以不提软件生态,一方面是为发布会后半程的IoT硬件做铺垫;但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鸿蒙在系统底层上实现了自有替代,但顶层依然需要依赖谷歌的AOSP,兼容安卓App软件生态。

据速途网了解,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开源项目)是谷歌基于 Apache 等开源协议下发行的开源项目,并不属于谷歌的商业生态之中,因此华为可以不受谷歌禁令限制使用。目前,在华为手机与智慧屏所搭载鸿蒙OS中,都出现了AOSP常见组件的身影。

利用AOSP组件,让华为可以通过兼容,调用安卓软件,但由于AOSP特性更新也依赖谷歌进行开发,在高版本特性的迭代上,成为了鸿蒙OS软件生态发展的边界。

所以,把鸿蒙这个IoT系统,上升至手机、平板使用的移动操作系统,更像是华为在遭受谷歌的安卓禁令之下,无可奈何的“上位”。

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在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表示,“因为受到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指美国制裁),华为P50系列发布时间还没有确定”。虽然华为这一时间点放出P50系列消息,有意传达没有放弃手机业务的信号,但面对芯片、内存等元件供应进展,华为P50系列的无限期延期,同时也意味着华为未来手机业务将受到打击,仍然存在“绝唱”的可能。当“1+8+N”全场景战略中的“1个太阳”熄灭,整个生态系统也将黯淡无光。

因此,华为宣布鸿蒙OS开放,希望更多厂商加入以完善生态,但显然,想让其他手机厂商成为生态中新的“太阳”,可能性并不大。

这不由得想让人想起,当年在手机行业一度成为“第三极”的云OS,除了魅族在国内能达千万级别出货量外,其他品牌均是无力打造自身软件平台的“Others厂商”,在手机市场难成气候,最终因缺乏独立软件生态而消失。

尤其在如今云服务、本地化服务,正在成为手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的时代,云OS的折戟沉沙,也为鸿蒙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谁支持鸿蒙?谁反对鸿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纵然,鸿蒙OS在生态连接能力上,确实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华为表现出的开放,实际上并不会被所有企业“买账”。

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我们看下上图中的四个像限,横坐标为行业智能化需求程度、纵坐标为厂商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完善程度。结论是:行业智能化需求程度越高,厂商采用鸿蒙OS的可能性就越强;厂商自身软件服务平台越完整,采用鸿蒙OS的意愿就越弱。

体现在坐标系中,便是越接近右上,接纳鸿蒙OS可能性越低;越接近右下,采用鸿蒙的可能性越高;越靠左端,厂商对于鸿蒙的意愿更模棱两可,更多倾向于华为品牌带来的营销背书。

第一象限(右上):这些企业深知智能化的重要性,同时有能力自主构建软件服务平台,将数据完全保留在自家平台之内,有些厂商在部分领域与华为甚至是竞争关系。例如国内一线的手机厂商(OPPO、vivo、小米,及其子品牌),以及华米、天猫精灵、百度智能硬件等。如果将服务接入鸿蒙OS,将服务能力与数据与华为共享,丧失平台基于差异化的竞争力,无异于自毁城墙,这种将命脉拱手让给华为的做法,可能性很低。

第二象限(右下):这些企业同样对智能化有较高需求,但在能力或是用户基数上,不足以构建自主软件服务平台,需要华为鸿蒙OS带来技术赋能以及品牌背书,例如一些智能小家电厂商以及传统黑白电厂商。而对于一些汽车企业而言,华为又是重要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有着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这类厂商有更大概率成为推广鸿蒙OS的急先锋。

对于坐标系左侧的第三象限以及第四象限,这些厂商的产品通常以价格与功能作为产品卖点,对于网联化、智能化需求水平较低,与鸿蒙OS交集较少。

因此,鸿蒙OS的第一批“盟友”,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企、房地产前装市场,以及中小智能硬件企业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至于鸿蒙OS亟需作为“躯壳”的手机厂商,联合的可能性并不大。

谁来成为鸿蒙OS失去的“躯壳”

速途网注意到,日前魅族在智能生活发布会上宣布“牵手鸿蒙”,然而接入鸿蒙系统的,仅限魅族旗下智能家居板块业务,并不涉及其核心的手机业务。

纵然鸿蒙OS分布式核心要义的去中心化,推动了IoT 行业新的技术创新,然而无论是华为自己提出的“1+8+N”,还是各家手机厂商近年来大力发展的IoT业务,手机在短期内仍然是智能生态的核心。在华为P50无限延期的窘境之下,谁来组成鸿蒙OS“头部”?将成为华为未来消费者业务兴或衰的重要考量。

(1)
上一篇 2021年6月3日 15:07
下一篇 2021年6月3日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