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躺平”,快电助力运营商抓住万亿市场商机

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国家纳入“新基建七大板块”之一。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加持,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同时,新能源汽车逐渐普及,绿色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充。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20%,力争到2035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必然带来了充电需求的提升,形成一个具有“万亿规模”的超级市场。

随着产业朝着细分方向发展,全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构建,如何抓住这一市场风口,进行运营与盈利模式的升级,成为入局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平均利用率徘徊在4%,回本与盈利陷入难题

虽然设施建设风口正盛,但不少场站正式投入使用后,往往面临盈利、运营方面的难题。

目前,市场面临供给端充足、需求端未满足的矛盾状况,而充电桩的盈利模式主要取决于利用率和服务费两大因素,即“电费+服务费”。阿尔法工场研究院去年10月底获取的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在充电桩铺设最多的北京、上海,使用率仅有1.8%、1.5%。

利用率低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源于市场充电桩质量良莠不齐,存在不少“油车占位,骗补桩、低频桩”的问题,更有数量众多的充电桩因维护和使用不够,导致废弃、损坏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则在于运营商市场大多相对分散、彼此分隔,无法形成互通互联的便捷网络,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流量,促成用户消费。

此外,目前运营商宣传推广、数字化水平方面都较为薄弱,尤其是充电站大多采取“躺平”运营模式,忽视了数字化升级。运营能力的不足影响了充电效率的提升,继而影响了盈利能力。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亟须更具成长力与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促成产业链的完善与运营商运营能力的升维。

流量赋能+建站运营,快电为运营商降本增效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平台模式为充电桩分散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针对运营商流量少、充电桩利用率低、无法互通互联的现状,第三方充电平台快电凭借广泛的用户基数,实现了对商户的流量赋能。据悉,目前快电已接入70余万根充电桩,占全国公共充电桩90%,实现用户与商户的精准、高效连接,解决以往信息不透明、用户触达难的痛点,有效加速了运营商业务发展。

通过车主与充电桩的连接,快电一方面解决了车主找桩难的“里程焦虑”,提升了车主的充电体验,有助于提升消费频次;另一方面也让许多闲置的充电桩重新运转,提升了使用率,为运营商打开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除了流量赋能外,针对投入大、回本慢的问题,快电通过全流程“建站+运营”服务,为合作伙伴提供从选址、设计,到安装、测试及后续日常运维的系统性完整解决方案。在建站之初,快电能够基于大数据云系统最底层能源热力图分析,为运营商提供选址建议;针对资金紧张的运营商,快电还能够提供一定的融资服务,用于新建场站之需。

在建站过程中,快电还可以为运营商提供硬件供应链+电站标准形象支持,提升品牌立体度与辨认度,加速吸引用户。在建站结束后的具体运维层面,快电还能够借助于数据中台、营销方案等形式,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品牌推广、流量引入等针对性运营方案,助力运营商提升运维能力,实现降本增效。

随着新能源充电桩行业的深化,快电从全链路出发,为运营商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形成更为良性的商业闭环,最终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变革。

(0)
上一篇 2021年6月22日 10:30
下一篇 2021年6月22日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