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车业社会价值日益凸显 一嗨租车等头部企业频传利好

转载:中国新闻网

伴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稳增长、稳就业”、“扩内需、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等,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定调中高频出现的几个关键词,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大政策略的部分表现。这意味着国内市场下一步的形势与走向被“标”出了重点,如此,哪些行业可能会在未来站上风口,借势取得较大发展?

作为服务类消费的一种,租车自驾出行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新趋势,为避免人多扎堆,出行的小型化、私密性、灵活性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租车业深度参与融入了汽车生产、出行、金融及汽车后市场等整个产业链,推动汽车产业及实体经济发展,并解决了大量就业。同时,在消费升级与疫情变革影响作用下,租车自驾行业契合出行私密性需求提升、城市新消费不断扩容的趋势,并进一步匹配转化需求,持续拉动和扩大内需,实现自身在经济、生态及社会价值的多重叠加。

更为重要的是,租车自驾行业以汽车共享的形式,使得国人可以不拥有车辆即享自驾出行,起到绿色低碳出行和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作用,契合国家守护“绿水青山”大政方向。有专家指出,租车自驾行业因此有望进入新增长周期,行业将在国家大势推动下迎来跨越式发展。

摩根士丹利今年发布的《消费2030:“服务”至上》报告预计,到2030年,服务为中国GDP创造的价值将超过商品,服务类消费的占比将从当前的45%提升至52%,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家庭人均收入将翻一番,而购买力将由35-44岁和55岁以上年龄段(1960年代出生的婴儿潮一代及其子女)主导。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目前恰好是租车自驾的核心消费群体,这也与前述判断相契合。

稳增长、稳就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汽车产业已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作为世界第一新车产销大国,我国汽车产业目前总产值已超过10万亿元,汽车产品终端销售超过3万亿元,汽车产业就业、税收和商品零售总额均各自超过全国总量的10%。在有效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和就业方面,汽车产业的作用层级依然排在前列。

租车业对汽车业带来直接而显性的消费拉动,延展效应则体现在围绕一辆汽车所形成的产业链,深度参与了包括不限于汽车出行服务、汽车金融和二手车等汽车后市场环节,成为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稳定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以国内头部租车品牌一嗨租车和神州租车为例,较为突出的体量优势,使其二者成为国内每年采购汽车最多的公司之一,初步估计高达数万辆,对拉动国内汽车销售有不小作用。

目前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1/4- 1/3,增长空间依然巨大。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以及城市交通条件改善优化,汽车的需求量还会继续提高。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35%的新车销售是由租车公司完成的,在公车采购方面,租车公司的比例更高,近年甚至超过了50%。可以预见,中国租车业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将有更为紧密的羁绊。

本土租车业的加速发展,未来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的角色权重会继续提升,也会给产业链焕新创造更多机会,推动汽车产业及实体经济发展,切实发挥“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当然,解决就业岗位的多寡,也成为一家企业创造经济及社会价值大小的一方面。因消费服务业特性,需要大量线下直营网点支撑服务体系,故租车业雇员众多,为社会直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考虑到国内租车自驾市场的向好发展趋势,未来就业岗位的数量与质量供给能力还将提高。

继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后,“稳就业”就一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往更高维度来说,就业关系着收入分配的调节、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租车业作为新消费服务行业,尤其一嗨租车这样全国直营模式,带来庞大的车队、庞大的雇员,使其社会价值更为凸显。

双循环大势下促进消费,推动扩大内需

近来,国家规范教育培训行业、游戏行业,有分析认为是基于释放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活力之考虑:一方面让家庭原本不菲的子女课外教培费用,转向旅游、服装、文化体育等行业;另一方面也让家庭在教育之外,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亲子时光,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实际上,拉动更多消费内需释放,营造更多消费活力,是理解租车自驾企业发展空间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作为消费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代表,在国内双循环、扩内需的背景下,租车业很好地满足了国人对品质出行方式的追求。以旅游来说,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均收入增加,较迅速拉升了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与需求,旅游的大众化、生活方式化,也使得曾经的观光游逐渐被休闲度假游所超越,自驾成为出游更为盛行的方式,乃至正趋向常态化。

疫情直接检视了自驾出行的需求潜力。疫情初期,因政策及疫情变化等因素导致出行受阻,自驾包括租车自驾比例迅速下滑,但之后随着疫情局势受控,以及走入常态化防控,自驾出行迅速恢复。中国旅游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十一”期间,自驾游成为人们出游首选,全国高速公路日平均车流量为4860.8万辆,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5%。

携程大数据报告也显示,今年“五一”租车市场迎来一轮爆发,对比2019年同期,携程租车单日订单量最高增幅约330%。私密性强、安全性高,以及说走就走的便利度,使得自驾游的需求度高热不下,加上受疫情影响,露营、户外运动、去小众目的地体验等新的旅游玩法更受欢迎,也拉动了自驾游。

另有公开数据提到,去年国内自驾游22.4亿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的77.8%,高出疫情前2019年的对应占比,某方面佐证了疫情自驾游的需求空间。

在后疫情时代,比如“十四五”期间,国内自驾游及自驾出行的体量预计还要扩增。一大背景是新基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落地,包括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涉及“八纵八横”高铁、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区域性铁路等建设或完善,大交通将取得进一步发展,而租车自驾出行将推动实现从大交通到小交通无缝衔接,有效配套高铁站、机场,解决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题,实现交通的大脉络、毛细血管的体系化贯通,也扩大人们出行的交通半径和区域圈层,为国家大交通大基建的战略投入带来更多附加值。

诸多交通出行衔接中,一个大区域间的各城市联通是主要落点,在上述“建设交通强国”规划细则中也提到,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等。

交通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

“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在“一小时都市圈”、“2小时(3小时)城市群”中,自驾出行将更为普遍,而租车自驾自然成为重要方式。

这依然要关联到当前的消费趋势。一方面,城市人群休闲度假等出行需求及新生活方式方式消费日渐高企;另一方面,城市周边游成为他们较高频休闲度假需求释放的重要方式。尤在消费升级与疫情影响的双重作用下,这两方面的表现会更为明显,对单个城市及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多个城市来说,都是需要且必然要去寻求转化的市场机会,在拉动城市周边消费、扩展消费圈层,形成可互补协同的大区域消费市场,找到更多可能,而自驾是流动的、持续的实现载体。

此外,基于国家高铁、高速路网的进一步完善,自驾出行又与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紧密结合,都市与村镇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无论是私家车自驾,还是高铁落地自驾,都能让“绿水青山”触手可及,也使得国家“大基建、大交通”的战略更显价值。叠加自驾已日渐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私家车或租车自驾的市场体量整体保持每年递增态势这一背景,以私密化、小型化、定制化为核心要素的旅游新消费,正在形成国内“内循环、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发展增长动力之一。这对租车自驾行业来说,也营造出看不到天花板的增量发展空间。

经济、生态、社会三重价值叠加

与租车自驾行业密切相关的还有近来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两个目标要推动的是一场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对内要改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则是寻求推动国际合作,争取外贸话语权等。

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为不同企业的碳交易提供平台,也将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转换为企业经营成本,调动企业碳减排积极性,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化探索的重要一步。在众多路径中,发展新能源包括新能源车也是当前力推方式之一,租车行业对于新能源车的大量购置与使用,有助于新能源车的普及,在消费端拉动、生产端反推方面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顺应了国家最新的新能源车发展战略。

今年7月底的中央高层级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车加快发展”,相较于4月提出的“积极发展新能源”,定调更高,意味着新能源车依然是政策支持重点,而这一定调还与“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的表述相结合,置于双循环的新市场格局下来看,显现出发展新能源车可能具备的长远意义,也表明这一新兴产业将有望开拓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租车共享出行是当前共享经济的代表之一,通过共享出行,许多有购车需求的都市人群转向了租车,直接起到了遏制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势的作用。通过车辆资源的共享、高效使用,以10万台车的规模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超过300万吨。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重实现及做大,以及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的辅助和配套作用,使得租车自驾行业有望在未来步入持续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占据国人出行生活方式的制高点,成为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兼而有之的新消费服务支柱行业之一。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服务类消费行业如国内旅游和入境游,在未来几年里将面临结构化的增长。鉴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以及后疫情时代国人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更为私密、安全的自驾游将成为旅游出行新常态,租车自驾也将成为配套飞机、高铁等大交通的主流落地出行服务,未来前景可期。

(0)
上一篇 2021年9月4日 18:29
下一篇 2021年9月4日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