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超13亿,靠卖药仅赚零头的圆心科技能否圆梦?

疫情的风口上,医疗行业行情高涨是独一份的。

日前,妙手医生母公司——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计划在主板上市,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圆心科技继2021年10月15日首次递表后,第二次尝试赴港IPO。


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发展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加强供给端赋能服务;开发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提高技术平台实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以及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和运营资金需要。


公开资料显示,圆心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共有三大业务线,分别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简单理解,就是致力于构建“医+药+险”服务闭环。

三年亏损超13亿
圆心科技为什么不赚钱?

企查查信息显示:自2015年公司成立以来,圆心科技共进行过11轮融资,分别来自腾讯、红杉中国、启明创投、星界资本、鲲翎资本、渶策资本、奥博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其中,最近两轮发生在2021年的2月及8月,分别为22.85亿元和15.75亿元。


不过,拥有众多资本力量推动的圆心科技,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扩大。2021年,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9.38亿元,同比增长63.61%,亏损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年内经调整亏损为6.22亿元,占期内营收总额的10.5%。对于亏损的原因,其表示:从经调整亏损类目看,2021年亏损占营收总额的占比较去年扩大了1.9个百分点。对于这部分亏损的扩大,原因在于公司供给端赋能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板块的投入加大。


毛利率方面,作为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圆心科技的整体毛利率并不高,仅维持在10%左右。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圆心科技毛利率分别为10.6%、9.2%和9.0%,三年来逐年下降。

圆心科技毛利率持续降低,主要是由于药品成本过高所致。截至目前,圆心科技在线及线下药房平台提供约56800个品种的药品,药品销售额中约85%为处方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圆心科技的产品组合涵盖国家药监局自2015年起批准的83款创新性肿瘤治疗药物中的60款,并有超过1800万个库存单位为心血管疾病的处方药。


不过,高昂占比的药品销售数量带来的利润却寥寥无几。招股书显示:作为营收主要来源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其销售成本则主要为商品成本,运送及包装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院外综合患者服务的商品成本分别为98.7%、98.5%及96.1%。

以2021年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56亿进行计算。那一年,院外商品综合患者服务中的商品成本就达51.94亿之多,加之0.6%的运送包装成本,去年圆心科技在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中的毛利还未达4亿。


另一方面,圆心科技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也在逐年升高。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圆心科技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逐年上升,分别为3.25亿元、4.95亿元和8.19亿元、占比达13.8%、13.7%和13.8%。谈及公司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增长的原因:其表示主要是来自门店扩张的成本增长。


招股书显示:2021年,公司线下门店的数量从199家增长到了264家,这些门店的房租、人员成本都是先期核算在内。但新增门店目前还处在成长期。这一现状造成了营销及市场推广开支增长,但是收入没有跟上的现象。

具体细分来看,2019-2021年圆心科技品牌及广告开支分别为2669万元、5499万元、8708万元。圆心科技解释称,主要用于与药房、创新保险服务及线上医疗服务有关的广告及媒体开支、品牌知名度的品牌及推广开支,例如通过应用程序及移动门户网站推广品牌。


收入不高、投入又大,圆心科技势必要面对亏损。此外,根据招股书公布的数据来看,圆心科技未来打算再开设300家门店左右。只是,随着这几年圆心科技经营现金流量频频告负,手中现有25.45亿元的现金,仅可以支持公司未来12个月的发展。

圆心科技
三大业务各有“忧虑”

目前,以商品或服务类型来看,院外患者综合服务是圆心科技的主要营收来源,主要通过圆心药房及线上妙手医生平台来销售药品,其中妙手医生是中国首批取得医疗执业牌照的互联网医院之一。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院外综合患者服务收入分别为:23.03亿元、35.37亿元和56.15亿,所占比例分别为:97.9%、97.5%和94.6%。

不过,相关部门对于处方药的监管一直非常严格,相继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内容涵盖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


有业内人士认为,《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将互联网诊疗将与药品销售行为相“隔离”,避免互联网诊疗平台成为处方药营销工具。同时,这也意味着作为圆心科技重要收入来源的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业务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招股书中也提到,处方药的售卖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处方药后续相关法律的改动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后续都将直接影响到圆心科技在线上平台的售卖。


此外,在已上市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营收靠“卖药”的并不少。国内三大互联网医疗企业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各自的医药收入占比都过半。尤其是阿里健康,根据2020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累计占其总营收的97.8%。


此种形态下,圆心药房不仅要与互联网巨头们旗下的医疗平台竞争,也面临着来自传统实体药房的压力,尤其是如“老百姓”、“大参林”等一众连锁药店也在发力处方外流市场,不断开设院边店及DTP(直接面对患者)药房。


因此,圆心药房想要与动辄数千家的连锁药店相竞争,靠门店数量取胜显然不现实,更何况处方药外流市场本身因为集采等原因就存在利润微薄的情况。


供给端赋能服务方面(即赋能互联网医院建设,依托圆心医疗,帮助各级医疗机构打造优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报告期内营收占比分别为0.2%、0.1%和0.8%,三年里均不及1%。供给端赋能服务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缓慢,也让“医—患—药—保”价值链无法发挥相应作用,进而导致圆心科技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而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即依托圆心惠保提供相关保险服务)的营收占比,在报告期内则分别为1.9%、2.4%和4.6%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营收增长很可能得益于圆心科技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面销售成本的增多。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项业务促销成本投入占比分别为0、0.5%、2.0%大幅度增长。不过,其毛利率在期内却从2019年的76.4%下滑至2021年的43.1%,逐年下滑。这意味着上述两项业务对总收入的贡献度相对较低。


对此,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该公司无法获得、设计及开发满足保险公司不断变化需求的保险产品,该公司的综合保险服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可以看出,圆心科技与保险公司存在竞争关系。并据速途网了解,上海镁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派健康技术有限公司等均为圆心科技在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竞争者。


目前,尽管圆心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的业务模式乃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服务涵盖整个医疗价值链”,但从业务来看,圆心科技每个分业务都存在诸多竞争对手,除了阿里、京东、等已经成功登录港交所的行业巨头外,行业内的新兴互联网医疗公司与保险公司亦会与圆心科技构成竞争关系。


因此,如何快速摆脱亏损困境的同时,真正实现三大业务互联也就成了圆心科技亟待解决的问题。毕竟,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的“3P”理论(3P是指Patient、Provider、Payer)早已率先上市。

写在最后

近年来,全国多地疫情呈现周而复始态势。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医疗增长迅速,线上咨询、问诊、购药和药品代购等需求量大幅度攀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从2020年12月的2.1481亿人增长至2021年6月2.3933亿人,增长率为11.42%。


此外,2019年中国大健康市场的数字化比重比例占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3.3%,预计2020年及2022年分别提升至4.3%和6.8%。受扩大处方药外流、慢性病市场广阔、医疗健康支付体系日益完善的利好,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前景光明。
现今,互联网医疗赛道的格局依旧未定,圆心科技如何把三项支柱业务发挥出“1+1+1>3”的优势?医疗保险市场上,圆心科技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数字大健康市场的未来究竟如何,速途网将持续进行关注。

(1)
上一篇 2022年4月21日 17:36
下一篇 2022年4月21日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