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实属赶了“晚集”

就在所有信息都朝着“梦碎”的方向发展时,来自供应链的多条消息强行为“ Apple Car”加血续命……

日前,知名爆料人LeaksApplePro称,苹果汽车开发案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且很可能委托鸿海(富士康母公司)来负责其汽车的组装生产,预计将在2025年或甚至是2024年底发布。

对此,富士康方面表示不对市场流言予以评论。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就此前的动作来看,富士康正在不断加大汽车代工领域的投资以吸引苹果的注意。

与此同时,苹果的造车计划也体现在“人才引进”上。本月初,前福特汽车公司资深女高管Desi Ujkashevic正式加盟苹果公司,负责苹果公司电动汽车计划。

看似“万事具备,只欠量产”的苹果汽车,真的有希望了吗?

被“搁浅”的造车计划

想厘清苹果造车的原委,大概要讲一个很长的故事……

时值2007年,乔布斯与当时的大众集团CEO文德恩进行了会面,并就iCar的构想进行了讨论。一年后,有媒体曝光了一款小车,旁边有一个iPhone,这是iCar最早的雏形。

遗憾的是,由于美国汽车工业次贷危机,乔布斯最终决定搁置iCar的开发计划。直到乔布斯去世后的第三年,苹果的造车计划才正式启动,并启用代号—“泰坦计划(Project Titan)”。

据悉,该计划由初代iPod团队领导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 Zadesky)担任负责人,并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诸多公司招募专家,组建了豪华汽车研发团队。有数据显示,在成立后的一年内,研发团队召集了千余名工程师参与,其中前特斯拉员工超过300人。

不过,由于对造车路线(即整车制造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选择产生了分歧,苹果公司内部爆发了一场造车路线之争。直到2017年,在CEO蒂姆·库克的支持下,苹果开始将自动驾驶系统定为主要“造车”方向。

2018年,虽然苹果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不能掩盖其在技术方面的落后。

加州车辆管理局此前曾发布报告称,2018年,苹果记录的脱离次数高达69510次,每千英里871.65次脱离,这个成绩在加州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28家公司中排名垫底。同期,Waymo自动驾驶车队已经可以做到每千英里仅出现0.09次的脱离。

为扭转技术落后的不利局面,苹果在造车方面投入重金。

据了解,仅2020年,苹果就投入了190亿美元。作为对比,全球汽车行业全年的研发经费也不到1000亿美元,苹果一家就占了近20%。

高额的投入,并未给苹果带来丰厚的产出。此后,苹果汽车一度销声匿迹。当苹果造车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除了高管出走等“负面”外,还有8年仍未产出任何产品的事实。苹果的“造车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团队频繁“被更新”

事实上,在聘请前福特高管Desi Ujkashevic之前,苹果造车项目曾多次经历过高管团队的人事变动。据媒体报道显示:在2021年9个月的时间里,泰坦团队共有5位高管先后出走。

2021年2月,苹果传感器高级经理本杰明·里昂转投航天科技公司Astra担任首席工程师;同时,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与监管团队负责人杰米·韦多跳槽到了初创公司Cavnue担任首席技术官。

3个月后,苹果机器人技术团队负责人戴夫·斯科特加入医疗保健公司Hyperfine任首席执行官;9月,苹果泰坦项目主管道格·菲尔德跳槽至福特汽车,担任首席先进技术官以及嵌入式系统官。11月,苹果全球电池主管Soonho Ahn离职,后加入大众汽车PowerCo电池部门。

今年1月,在苹果工作7年的自动驾驶系统工程项目经理乔·巴斯也宣告离职。而关于苹果造车的最新消息,则暂时停留在了2022年3月15日。此前,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Twitter发文称,苹果汽车项目团队已经解散一段时间了。如果想在2025年量产Apple Car,需要在3到6个月内进行团队重组。

而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团队的数次换血不仅导致了苹果造车项目的不稳定,同时也加剧了外界对于苹果造车这项事业能力的质疑。

苹果的造车能力是“被质疑”or“被落后”

那么,苹果的自动驾驶技术产品到底如何呢?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苹果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度已经落后于Waymo、GM Cruise、Zoox等竞争对手,具体表现在司机人数、专利数量以及碰撞安全率等方案。尽管苹果在去年底开始增加自动驾驶车队人数,同时从其他企业招募软件层面的工程师,但想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此前的人员动荡导致了苹果在自动驾驶业务内人才的大量流失,而刚刚加盟的Ujkashevic则主要帮助管理福特很多车型的内部、外部、底盘和电气部件的工程设计。也就是说,相较于自动驾驶领域,其更擅长的是汽车硬件量产和整车研发制造,这显然与苹果的造车路线背道而驰。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CEO库克对于自动驾驶的执着也在逐渐瓦解。由过去的坚称自动驾驶是非常看重的核心技术(AI之母),且对造车话题闭口不谈,到“苹果热衷于硬件、软件与服务的整合。”

在这情况下,大众很难对苹果的造车事业产生信心,其距离量产的日期也会愈加遥远。毕竟,连CEO都无法确定下一步的重点指向何方,消费者又凭何为其买单呢?

被拒绝的供应链

除了多位高管离职的新闻以外,苹果汽车“苦于代工厂”也频繁登上社交平台的头条。

过去一年里,苹果先后与韩国车企现代、起亚传出合作绯闻。在前者明确宣布退出谈判后,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知名“代工皇帝”麦格纳以及豪车品牌保时捷先后表现出合作生产“苹果汽车”的兴趣,虽然这些传闻在业内泛起了些许水花,但皆无疾而终。

再往前追溯到泰坦计划时期,苹果也多次被“拒之门外”。据日本《日经新闻》报道:苹果至少与包括宝马、戴姆勒、丰田、大众在内的6家车企展开过谈判,但6家车企都拒绝与苹果合作。

现今,代工模式已经成为汽车制造的主流模式之一,并且新能源汽车的车体结构也日趋简化,一些产能空闲的汽车小厂有了代工的能力,而早期不具备造车的新势力们也可以借助代工模式快速实现量产,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双赢的结果。

2017年9月,海马汽车宣布与小鹏汽车开展合作,小鹏汽车将授权海马汽车使用其商标和相关技术,生产协议产品,海马汽车负责协议产品的生产。根据协议,海马与小鹏签署的代工合作协议有效期为自签订之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协议到期后,若无异议,协议可自动续延。此后,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和小鹏汽车的大卖,代工产品逐渐成为海马汽车销量的重要来源。

早在2016年4月,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签署了《制造合作框架协议》,确认江淮代工一期产能5万台的计划。前述协议的有效期为五年,自2016年4 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止。在此期间,江淮汽车一直是蔚来汽车的代工方,截至目前蔚来汽车旗下几款量产车型皆由江淮汽车生产。

反观苹果的造车计划,却在合作对象的一次又一次闭门羹前进程缓慢。

苹果的突围“被允许”吗?

当下,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存在一定门槛,传统车企在行业内的技术积淀、人才储备、各类生产制造的合作体系以及庞大的上下游供应链均来自长期的积累。

根据最新消息,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将负责苹果汽车的生产。众所周知,一直以来苹果与富士康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在“造车事业”中同样有望被复制。毕竟,苹果公司可以快速实现组合造车,并降低生产成本,而富士康则可以通过MIH平台扩充实力,增强代工能力。

不过,看似双赢局面的背后,是二者仍存的隐忧。据最新消息称,富士康代工的苹果汽车售价将高达10万美元(约合66万人民币),预计国内市场落地价在百万元左右,对标BBA以及Model S。对富士康MIH平台来说,该汽车产品是无法达到的技术高度;对苹果来说,进军高端汽车市场,不推出面向大众的电动汽车势必要在销量等方面退居二线了。

行业内,外媒爆料的信息是,首款Apple Car会采用大量钛合金原料,包括采用中控大屏,用户能够与之进行交互,并将与苹果当前的设备和服务集成。仅凭这些,苹果很难敌的过在2021年卖了将近一百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

此外,想在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的企业家不只有马斯克和库克,中国企业家们也纷纷以各种形式加入“战场”。

除了在2017年推出Apollo自动驾驶计划外,百度还相继投资了威马与蔚来。去年1月,百度与吉利控股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智能汽车公司,正式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独立于母公司。

阿里在造车领域也选择双管齐下。除了三次参投小鹏外,还在2020年11月联合上汽集团和浦东新区打造了智己汽车。目前,小鹏汽车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三家上市车企。

与阿里和百度亲自下场造车不同,腾讯选择了投资蔚来。2019年,腾讯认购了蔚来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中的一半。今年3月,蔚来顺利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开盘价报每股160港元,收盘时其总市值为2652亿港元。

不造车”的华为已构建了七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与华为合作“共同为车企造好车”的智能汽车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300家。

国内市场销量方面,小鹏、理想和蔚来正在与后面的车企拉开差距,其2021年全年销量均超过9万辆;哪吒、威马、零跑也在奋起直追,纷纷创造最好成绩。传统车企们蓄势待发,广汽埃安与比亚迪的最新月销数据也已成功突破2万及10万。这种局势下,留给苹果公司的市场也将愈加甚微。

烧钱无数,高管出走,团队重组,如今的苹果汽车似乎只剩下一个传说。虽然传闻不断,但在电动车市场逐渐成熟的今天,苹果汽车却依然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消息,加上此前相继爆出的“虚假”新闻,大家对苹果汽车究竟何时上市早已秉持怀疑态度。

不过,在速途网看来,虽然苹果仍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但在造车这项事业上没有硬件作为土壤,造车终究只是空谈。至于“造什么车?如何造?什么时候量产上路?”,或许真的要等到2025年才有答案。

写在最后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产品,他们才会发现,‘哦这就是我要的东西’”。因此,我们先不论苹果是否会找富士康代工生产Apple Car,这款汽车产品能否复制iPhone在手机领域的辉煌,但基本可以断定的是,想要在短时间内看到苹果的汽车,是不可能了。毕竟,苹果在造车路上的步伐实在是落后太多了,且造车并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0日 10:08
下一篇 2022年5月10日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