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销量的背后,长安汽车难脱“皇帝的新衣”

“未来10年,全球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大家会问,有哪些品牌?我不敢妄断,但是有一个品牌是确定的,那就是长安汽车。”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1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如此强调。

作为汽车领域的老牌“自主造车三强”(下称“三强”)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除了在销量上你争我赶,在市值上也暗自较劲。

从总销量来看,2021年、2022年1-5月,长安汽车分别为230万辆、91.8334万辆,吉利汽车分别为132.8万辆、48.7247万辆,长城汽车分别为128万辆、41.7339万辆,长安汽车都是另两者的2倍上下。

众所周知,当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车企的必争之地,市场对于车企的估值逻辑也开始由燃油车规模转向新能源领域布局之上。在此背景下,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做出成绩的比亚迪以1219亿美元的市值超越大众,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世界第三”。

反观长安,尽管长安经过一轮补涨,总市值达到1292亿元(5月31日收盘价,下同),但是与长城、吉利等相比差距不小。那么,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辗转四年后 微型车仍是唯一拿得出手的产品

事实上,翻看长安新能能源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几大主流自主品牌中,长安是最早动身布局新能源的车企。2017年,长安公布“香格里拉计划”,宣称投向新能源汽车的资金多达1000亿元,且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

然而,此后不久长安汽车便遭遇了业绩、销量双下滑的危机,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急剧萎缩。于是,在之后的4年里,长安汽车不断变卖或置出不良资产瘦身,对新能源板块进行全面改革。2019年,长安汽车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甚至放弃了对新能源子公司的控制权。

2021年,长安新能源板块逐渐开始恢复元气,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不过,虽然其在当年6月发布了蓝鲸iDD混动系统的,但距离传统车企比亚迪、广汽、上汽等车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其新能源渗透率仅为8.3%,低于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奔奔EV是长安新能源2021年销量的主要构成来源。2021年,长安新能源累计销量仅 100075 辆,其中长安奔奔销量 76381 辆,占比 76.32%。

或许是AOO级车型的销量繁荣让其迷失了方向,2022年4月,长安汽车推出了新的微型车LUMIN品牌电动车“糯玉米”和混动车型UNI-K iDD。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奔奔EV的主力地位仍未被撼动。

纵观今年1-5月,长安新能源虽然销量为6.66万辆,同比增加140.92%,但整体表现上,其所依赖的仍是通过低价博取市场份额的“油改电”产品奔奔E-Star,新产品尚未撑起长安新能源的销量。

拉长业绩周期,长安汽车近年来的利润也十分堪忧。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亏损分别高达31.7亿元、47.6亿元和32.5亿元,连续三年深陷亏损漩涡。

2021年,长安汽车迎来好转,终于在第四年实现盈利,扣非净利润达到16.53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净利润为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4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只有7.6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90%,

反观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车企,业绩波动远没有这样剧烈。其间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经历长安汽车所遭受的转型震荡。

送不走“张三” 还求来了“李四”

毋庸置疑,燃油车时代的长安汽车,是名副其实的国产第一梯队车企。不过,这离不开外资品牌福特及马自达对其的加持。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安汽车最受大众关注的便是来自长安福特的业绩和销量变化。

在经历了2016年的销量高峰后,长安福特进入了漫长的新品空窗期,与长安马自达一道,开启了急剧下滑步伐的同时,导致长安汽车整体利润水平骤降。

即便如此,在长安汽车的2021年年报中,两大合资品牌仍是长安利润的主要来源。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30.5万辆,同比增长20.3%,营业收入为617.65亿元,净利润为22.84亿元。也就是说去年,长安福特用仅占长安13%的总销量,贡献了全集团64%的利润;而去年完成“双马合并”的长安马自达,2021年实现净利润8.6亿元,给全集团的利润贡献也有24%。虽然与2017年的超百亿利润无法比拟,却依然占据了净利润的88%。这意味着,现今的长安汽车依然在依赖合资品牌。

可能习惯了合资的庇护,因此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迟迟无法突破之时,长安汽车率先选择的战略,仍然是合资。

在经历了与蔚来合资的“长安蔚来”夭折后,长安汽车在2021年联手宁德时代、华为,建立了阿维塔科技,发布了基于全新“CHN”平台的首款高端电动汽车阿维塔11。并引入宁德时代与福建闽东的联合体、重庆承安与两江西证的联合体、南方资产与南方工业基金的联合体。

2021年11月,阿维塔科技完成首轮24.2亿元战略融资。增资完成后,长安持股比例由95.38%稀释到39.02%,仍为第一大股东,宁德时代持股23.99%,为第二大股东。蔚来汽车保留了原有投资金额,持股比例由4.62%稀释到1.13%。

今年2月,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宣布“为了不断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长安汽车将如期推进阿维塔11、C385、C158 等产品的上市。”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阿维塔11虽然将于年内交付,但独立运作的阿维塔很难会跟随长安汽车的步调,可能会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快速铺量。

此外,长安汽车早前多次对外公布拥有众多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却从未在产品层面得到落实。直到今年的UNI系列及高端品牌“深蓝”才有所建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安汽车汽车更像是一个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产品推新速度缓慢下 长安汽车主演了“减配门”

目前,长安汽车在售的纯电动车型仅有微型车奔奔E-Star、糯玉米,混动车型UNI-K iDD。根据规划,长安汽车今年将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9款为自主品牌车型,占比超过一半。

作为UNI系列第三款车型,长安汽车在上市前大肆宣传了其远程智能泊车、手机实时监控等功能。然而,上市才3个月,长安汽车就遭遇了“翻车”

上市仅一个月的5月底,长安汽车方面便在官微上发布一条《功能调整通知》,表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和汽车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将于2022年6月30日起对长安汽车App、智慧云控App、引力域App进行功能调整。调整之后,App中将无法使用远程监控(即手机远程直播)、360全景(即手机车外远程拍照)、远程智能泊车等功能。这意味着,为了享用该配置而多花了2万块钱购买顶配车型的车主们不仅被削减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长安汽车“虚假宣传”的牺牲品。

利益受损之下,近百名车主在黑猫投诉平台发起了集中投诉,要求长安汽车就“恶意减配”行为给一个说法。截至6月21日,该平台针对此事件的集体投诉量为123,集体处理率为 66.12%。

对此,长安官网客服表示:UNI-K的灯光效果搭载在工程试验车上,上市量产车型并未搭载该功能。

其实,这并非是长安UNI车型遭遇的首次集体投诉事件,作为长安的高端品牌,从早期的UNI-T,到SUV车型UNI-K,再到现在的UNI-V,无一例外都被消费者冠以了“虚假宣传、销售欺诈”的罪名。

当前,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车主的个人隐私开始越来越频繁的遭受到泄露风险,为了在提升智能化的同时尽力保障车主隐私安全,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很多车企也都进行了积极响应,并对汽车搭载的相关功能进行了限制。但是,从用户关系的处理这一层面来看,长安汽车显然做的并不够好。

行业内,为满足国家最新的法规要求,包括比亚迪、东风日产在内的多家车企,也纷纷停用了远程拍照功能。小鹏汽车表示,虽然暂停上述功能,但该调整不影响车辆“哨兵功能”的使用。比亚迪官方则回应,目前千里眼功能正在基于该项法规要求进行优化。

结语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2022年长安汽车目标为产销245万辆,同比增长6.5%,其中,自主品牌产销为185.7万辆,同比增长5.9%,市占率达到11%。到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要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30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

目前,官方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22年1~5月累计销量达到了91.83万辆,同比增加了140.92%。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78万辆,占比达3.04%。照此节奏,想要实现目标的长安汽车,必须提高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比重,同时还要快速疏解来自于在新能源领域提前布局的竞争对手的压力。

不过,鉴于长安上一个新能源目标的完成情况,及目前的产品线和新车上市速度,长安汽车这次恐怕又要“大力打脸”了。

(0)
上一篇 2022年6月22日 09:48
下一篇 2022年6月22日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