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中的马拉松,洋码头们的“黑5”造节梦

  摘要双11国内全网1770亿(其中猫记1207亿)的现象级战绩让全世界侧目,这场几乎集中国所有主流电商平台打造的“双11”也成为真正的节日。另一厢,感恩节临近,亚马逊中国、洋码头高调启动“黑5”大促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禁疑惑——黑5,能成节吗?


  近日,洋码头的“黑色星期五”全球狂欢活动启动,并对外宣布10分钟交易额超过6000万。从百度指数的表现上来看,洋码头最近的关注度也超过了其他部分跨境电商


严冬中的马拉松,洋码头们的“黑5”造节梦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虽然整个黑5节期间洋码头和亚马逊的最终成绩如何还未可知,但目前的趋势算是给在广告投放上砸下重金的洋码头一个安慰。但黑5会不会像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所期望的那样,一步步成为又一个人造节呢?


  人们为什么会集中购物?因为过节


  黑色星期五(The Black Friday)是有浓重美国文化背景的商业文化产物,其历史最远可追溯至1939年,黑5设立在感恩节和圣诞节之间,承担起了引爆购物季的重要使命。


  数据显示,有超过1.3亿美国人会在“黑色星期五”集中购物,这也成为了美国感恩节的一项传统。大部分商店从这一天开始到圣诞节期结束的营业额占全年的 20%至40%,在此期间大部分人们不断的保持着购物的荷尔蒙。


  而中国人什么时候买东西呢?主要有几个时间——过年、315、国庆节。再想想京东618和双11?发现了什么没有?京东和天猫所发起的购物节,都是在填补大节日时段间的“真空期”。315和国庆节之间有618,而国庆和过年之间有双11。


  电商节的形成,中间有一个过程,一开始是因为便宜,后来经过了几年,是大家把双11当成节日,过节就要多买东西,这是消费者的习惯。所以说,双11的现象级,是因为他不再是天猫的,甚至成了“非法定节日”,所以京东苏宁才宁愿背着蹭热度的骂名,共同参与双11。京东618同理,几年以后也许也可能像双11一样。


  而且,与“双11”不同,黑5是感恩节后一天,大家是放假的,美国人不会呆在家里,而是疯狂的去逛街,所以黑5是一场线下为主体的促销季,更类似于中国已有的国庆节。


  综上,黑5如果想活下去,必须先成为“节”(即习惯的形成)。但是,要知道,中国人里过圣诞节的多,过感恩节的可没几个。完全靠文化灌输给国人黑5的概念并不靠谱,但完全生造电商节,则更是伪命题,这是尴尬的矛盾点。


  政策、物流和倒霉的汇率


  除了能否成为节日外。“黑5”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几个问题。


  跨境业务,毕竟存在诸多限制,行业监管以及税收政策成为不确定因素。据2016年Q2《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第2季度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为686.4亿元,环比降低4.1%,其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新政影响。好在商务部发消息称,跨境电商新政过渡期延缓至2017年底,这也给跨境电商企业很大的生存空间。


  同时,海关政策和外来商品则成为限制跨境黑五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买到的折扣商品在到手的时候价格也并不便宜,尤其是数码产品。


  其二物流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家跨境物流采用的海淘和买手代购的形式为中国用户提供黑五商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商品的订货和物流周期也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毕竟人们在电商品牌购物,最大的诉求无非是速度和质量,速度越快,购物体验越好。购物周期越长,产生的退换货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当然,这一问题很多海淘平台用备货来解决,但资金的占用以及仓储同样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


严冬中的马拉松,洋码头们的“黑5”造节梦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此外,货币汇率也是海外购物的影响因素之一。近期人民币汇率在不断降低,离岸人民币汇率破6.8导致出现了更多的贸易顺差,而海外购物就会出现亏损状况,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海淘购物的时候则会支付更多的钞票。


  造节不成就活不了?


  有人说2016是跨境电商的寒冬,蜜淘的倒掉就预示着跨境电商必然不好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洋码头和亚马逊对于黑5的执着和坚守,视作一场引领跨境电商的自救行为。但如果造节失败,或者退一步说,造节需要时间,那么跨境电商怎么活?


  其实,目前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海淘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更多的消费者选择海淘看重的是质量,第二才是价格。经过调查发现,国人海外购物以美妆产品与母婴类产品居多,从品类丰富程度来看跨境电商若想造节将非常艰难,但市场的需求不会放缓。


  纵观跨境电商行业,虽有个别企业出局,但跨境电商整体走向仍呈上升趋势,如果跨境电商想在中国打造出黑色星期五,并非绝无可能,但绝不仅仅是两家企业发力,否则将随波逐流。


  而谁来团结跨境电商,或者说谁是带头大哥,进而整合行业,还很难说。目前,如果把黑5定位成一场大促,那么洋码头可能是成功的,但行业期望讨论的,不仅仅是一场营销活动的成功与否,而是一个事件能否成为现象级,甚至是全球化大趋势下的民族自豪感。


  志存高远,但希望坚持!

(0)
上一篇 2016年11月21日 12:54
下一篇 2016年11月21日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