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随着工信部关于“到2025年无人机产值要达到1800亿元”发声之后,我国无人机产业已经迎来了爆发期。在补贴等利好政策的号召下,资本纷纷入局,各大无人机企业纷纷抢占市场,尤其是细分市场上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新三板无人机概念公司共有21家,但在A股市场上,还没有一家是“纯种”的无人机公司。去年12月份,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澄星无人机(832201.OC)在发布关于上市辅导备案的提示性公告后,外界曾一度视其为A股“纯无人机第一股”,风头一度甚至盖过无人机界的“独角兽”大疆公司。

而据盎司君调查了解,所谓的“纯无人机第一股”其实起家于航模的产销,且其做无人机的技术含量远不及其他一众同行。更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一季度,公司整体业绩突然告别连续三年盈利,进入亏损境地。这不由让人质疑其“金玉其外”背后的“成色”到底几何?

做航模的改头换面成“无人机”

澄星无人机于2015年挂牌新三板,曾三次公开发行股票,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12月份,公开募资超1亿元人民币,并于去年12月宣布进入IPO辅导期。

但其实,这家名叫“无人机”的企业,其董事会成员无一有无人机背景,大多出身于玩具厂;并且无论是名称、行业类别及业务,均跟无人机不沾边。

并且公司原名是“广东澄星航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类别属于“C 制造业”中的“2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中的“2450
玩具制造”,并且在2014年年报和2015年挂牌新三板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中主营业务清楚地写的是航模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其中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收入构成99.5%来自航模。很明显,公司是一家靠卖航模玩具盈利的企业。

靠什么发家并不重要,玩具公司当然也可以有“无人机梦”,但这家企业的无人机进展可谓神速。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14年还基本全靠航模盈利,2015半年报中也只字未提“无人机”相关事项,但在2015年年报中首次将无人机产品纳入主营业务中,并显示无人机业务收入占比高达50.98%,飞一样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震惊;不过公司在收入构成变动的原因中解释为“结合公司未来的产品定位及研发方向,本公司对产品作重新分类”,这让不少人质疑其只是“玩概念”。

此外,为了与无人机全方位贴合,公司还在名称、业务类别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头换面”。

首先,换名字。在挂牌一年后(2016年5月),公司将名称改为 “广东澄星无人机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也从“澄星航模”改为霸气的“无人机”三个字;

其次,改类别。在今年5月份,公司发布了更改行业类别的公告,宣布将公司行业类别更改为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的“C3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990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整体“改头换面”后,公司无论从外观还是其深度财报资料,处处都是“无人机”的影子。但根据其两次公开的主要客户情况,我们发展公司前五大客户中,有一家属于房地产企业,其余基本都是玩具销售公司,实在无法与“无人机”联系起来。

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而且在公司官网查看了其无人机产品后,暂且不说玩具无人机,即使是所谓的航拍无人机和竞速无人机,在硬件配置上依然摆脱不了玩具航模基因,尽管被称为“消费级无人机”,但称其为高配版的玩具型飞机模型也不为过,并非人们意识中的“无人机”。

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机产业应用已经有许多,国外如亚马逊的”Prime Air”无人机快递项目、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无人机计划进行特定区域的食品和药品配送等;国内如京东、苏宁、顺丰的无人机送快递试点等,以及像大疆创新通过与微软合作,将无人机与云计算、采集数据等内容进行整合,帮助用户在很多场景都能够进行数据采集等更加广阔的应用。但目前,澄星无人机距离这些产业应用,貌似还有很长距离。

业绩突陷亏损 重要股东股权接连质押融资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无人机进入了新一轮爆发期,但真实情况却并不乐观。就像在被称为无人机元年的2015年,不少企业凭着无人机概念获得融资,但在紧接着的市场洗牌中,那些炒概念的企业就被纷纷离场,如Lily无人机、迷你无人机Zano等;可见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也只是昙花一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大约有200家无人机企业,但拥有核心技术的却不足10家。即使是还没退场的无人机企业,也都大多举步维艰,如广州亿航、北京零度智控等都进行了大幅裁员;涉足无人机业务的多家上市公司业绩也均出现下滑。

尽管澄星无人机扛过了第一轮市场洗牌,并在去年12月份已进入上市辅导,开启了上市进程,但纵观其近几年的经营状况,业绩发展不容乐观。

在澄星无人机将“无人机”业务纳入公司战略发展的前两年,业绩增长明显,2014年和2015年营收同比增长数据分别为135.84%、135.69%,净利润同比增长数据分别为370.65%、194.49%,公司在2015年年报中也解释了业绩大增原因之一:公司及公司产品多次被新闻媒体报导、载人飞机试飞成功等事项、公司知名度大大提升。

但随着无人机概念阶段的过去,市场、资本热潮逐渐褪去,在2016年和2017年,澄星无人机营收同比增长数据直接降到15.2%、5.1%,净利润也告别倍数级增长,开始一路下滑。最新披露的2018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8.35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更是高达222.36万元。

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非但如此,业绩的告负同时也伴随着财务指标的恶化。2018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期流动负债高达1.4亿元,其中超过一半为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额更是高达5136万元。

不断高起的债务压力让公司现金流持续紧张。为解决现金流问题,今年5月22日,公司二股东、副总经理蔡俊彬质押所持334万股股份为公司担保贷款
500万元人民币,

在此之前,澄星无人机董事长陈加华也曾两次质押股权,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1月,其质押了5,500,000 股。

有业内人士对盎司君分析,按照市场普遍预期,如果澄星无人机能够IPO成功,将成为第一家国内纯无人机业务A股上市公司。但按照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标准,澄星无人机形势严峻,单是三个会计年度3000万净利润的隐形红线标准,澄星无人机目前只有2016年和2017年刚好符合,2018年一季度出现公开财报业绩首次下滑的情况,按照这个发展态势,2018年是否还能有3000万净利,还值得推敲。

前有大疆后有海康威视 巨头挤压下澄星前景堪忧

根据无人机应用可以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专业级无人机,其中消费级无人机主要用于娱乐航拍方面,专业级则主要用于安防、农林植保等领域。

按照这个分类,澄星无人机顶多属于消费级无人机系列,并且公司在公开报告中多次提到有多项专利技术,公司通过GPS定点定高技术、智能返航系统、双向实时拍摄、成像跟踪技术等,使得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但盎司君发现,这几项技术在无人机业内并无特殊,像大疆无人机所说精准悬停技术、大疆精灵4的智能跟随技术、视觉追踪技术、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等均是一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而且在对比了这两家同样的消费级无人机关键参数后,明显大疆无人机略胜一筹。

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无人机市场份额中,仅大疆就占到了52%,尤其是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是不争的行业霸主;除此之外,还有零度智库、派诺特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澄星无人机在这其中显得有些尴尬。

也许是嗅到了自身消费级市场的局限性,澄星无人机在2017年年报中除了提到要继续进行消费级无人机和农业植保机的研究外,还首次提到了进行安防无人机的开发研究。

农业植保机和安防无人机均属于专业级无人机应用,对企业技术实力要求更高,并且不少无人机企业也都在部署中,除了寡头大疆外,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如中翔腾航、中讯四方等都有计划或明确提出要发展农业植保无人机业务。

而在安防无人机领域,除了无人机企业外,还有一些安防厂商也都陆续加入进来,如海康威视,还专门成立了无人机发展事业部,在安防无人机领域频频发力,打造了“雄鹰”系列四旋翼、六旋翼飞行器、“指挥官”系列地面站、“防御者”系列无人机干扰器等产品,将安防行业解决方案由二维平面延伸到立体空间中。

尽管澄星无人机于2016年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成都衍天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进行航空技术开发和无人机技术开发,但目前还并未见其公布相关进展情况。

随着国家对无人机领域的大力支持,可以肯定的是,无人机市场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爆发,但爆发后依然会有新一轮的洗牌,只有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无人机企业才能存活下来,而像澄星无人机,不仅技术上无特殊优势,澄星与其他几家竞争对手无人机业务的毛利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

价值证伪 | 航模公司包装成“纯无人机第一股“,澄星无人机IPO“底裤”渐露

而且,据澄星无人机近两年公开的财报显示,公司前五大客户均是广东本土企业,随着无人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如果澄星无人机市场开拓一直无法“出广东”,等到竞争对手将国内市场“瓜分殆尽”的时候,公司的经营困局或将更难打开。

(0)
上一篇 2018年6月19日 13:34
下一篇 2018年6月19日 13:49